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多类型属性的邻域粗糙模型和约简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多类型属性的知识约简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粗糙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租糙集理论的发展第14-16页
        1.2.2 粗糙集理论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粗糙集理论知识点第18-25页
        1.3.1 粗糙集的基本概念第18-21页
        1.3.2 粗糙集的数字特征第21-23页
        1.3.3 知识约简第23-25页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第25-28页
        1.4.1 研究背景第25-26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6页
        1.4.3 本文组织结构第26-28页
第二章 度量空间中的邻域粗糙模型第28-41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28-29页
    2.2 基于邻域的粗糙模型第29-35页
        2.2.1 度量空间的几个概念第29-32页
        2.2.2 邻域粗糙模型第32-35页
    2.3 邻域决策表粗糙性分析第35-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多类型属性的完备信息系统通用约简算法第41-60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41页
    3.2 简析典型的信息系统属性约简算法第41-47页
        3.2.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42页
        3.2.2 基于Pawlak属性重要度的属性约简算法第42-44页
        3.2.3 基于Skowron差别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第44-46页
        3.2.4 基于信息熵的属性约简算法第46-47页
    3.3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第47-52页
        3.3.1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第48-50页
        3.3.2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社会行为分析第50-51页
        3.3.3 带惯性权重的PSO算法第51-52页
    3.4 基于标准PSO算法的完备信息系统通用约简算法第52-56页
        3.4.1 SPGRA算法描述第52-55页
        3.4.2 SPGRA算法复杂性分析第55-56页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6-59页
        3.5.1 实验环境和数据第56页
        3.5.2 实验1:启发式算法不能解决的最优约简第56-57页
        3.5.3 实验2:求解多类型属性的约简第57-58页
        3.5.4 实验3:求解UCI数据集的约简第58-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基于邻域粗糙模型的决策表次优约简算法第60-76页
    4.1 问题的提出第60页
    4.2 果蝇优化算法第60-63页
        4.2.1 FOA算法提出的背景第61页
        4.2.2 FOA算法描述第61-63页
    4.3 基于FOA算法的决策表次优约简算法第63-66页
        4.3.1 基于FOA的决策表次优约简算法描述第64-66页
        4.3.2 NBH_SFR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第66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6-74页
        4.4.1 实验环境和数据第66页
        4.4.2 δ算子定值下的约简长度变化趋势第66-67页
        4.4.3 δ算子大小对约简结果的影响第67-70页
        4.4.4 δ算子与决策依赖度γ_P(D)的关系第70-71页
        4.4.5 次优约简的δ算子计算公式第71-73页
        4.4.6 种群规模、迭代次数对约简结果的影响第73-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基于邻域粗糙模型的高维数据集快速约简算法第76-91页
    5.1 问题的提出第76-77页
    5.2 固有维数估算方法简述第77-81页
        5.2.1 极大似然估计方法MLE第77-79页
        5.2.2 包数方法PN第79-81页
    5.3 基于标准PSO算法的决策表快速约简算法第81-84页
        5.3.1 标准粒子群约简算法SPRA第81-83页
        5.3.2 快速标准粒子群约简算法QSPRA第83页
        5.3.3 QSP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第83-84页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4-89页
        5.4.1 各种固有维数估算方法的预测第84-86页
        5.4.2 QSPRA与SPRA算法的对比第86-87页
        5.4.3 种群规模、迭代次数对约简结果的影响第87-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基于约简的多分类器融合算法研究第91-113页
    6.1 问题的提出第91页
    6.2 机器学习中的特征选择简述第91-97页
        6.2.1 特征选择的发展第92-94页
        6.2.2 典型特征选择算法介绍第94-96页
        6.2.3 特征选择的主要研究方向第96-97页
    6.3 多元统计分析相关技术第97-101页
        6.3.1 主成分分析PCA第97-98页
        6.3.2 核主成分分析KPCA第98-101页
        6.3.3 样本相似度的度量第101页
    6.4 基于约简的多分类器融合算法第101-104页
        6.4.1 特征空间的划分第101-102页
        6.4.2 基于约简的多分类器融合算法第102-104页
        6.4.3 kRSP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第104页
    6.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4-112页
        6.5.1 关于交叉验证的说明第105页
        6.5.2 约简子空间与分类精度的关系第105-107页
        6.5.3 融合子空间与其他特征子空间对分类器性能的影响第107-109页
        6.5.4 样本相似度对分类精度的影响第109-110页
        6.5.5 算法kRSP与SVM、CART算法的性能对比第110-112页
    6.6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6页
    7.1 全文总结第113-114页
    7.2 研究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6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26-127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RT1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离子液体电沉积法构筑硅锗有序大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