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分析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五节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介绍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 第19-21页 |
第五节 行动研究理论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4-31页 |
第一节 研究采用的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三节 MULTISIM10 软件概述 | 第27-31页 |
一、 EDA 技术的发展 | 第28页 |
二、 Multisim10 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 第28-31页 |
第四章 MULTISIM10 软件在中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31-53页 |
第一节 案例一《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 第31-39页 |
一、 教学准备 | 第31-32页 |
二、 教学实施及教学观察 | 第32-36页 |
三、 教学反思 | 第36-38页 |
四、 案例分析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案例二《三相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 第39-47页 |
一、 教学准备 | 第39-40页 |
二、 教学实施及教学观察 | 第40-46页 |
三、 教学反思 | 第46页 |
四、 案例分析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案例三《直流变换电路》 | 第47-53页 |
一、 教学准备 | 第47-48页 |
二、 教学实施及教学观察 | 第48-51页 |
三、 教学反思 | 第51-52页 |
四、 案例分析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教学实践的效果对比 | 第53-64页 |
第一节 定性评价 | 第53页 |
第二节 定量评价 | 第53-63页 |
一、 问卷调查分析 | 第53-62页 |
二、 测验成绩对比 | 第62-63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4-67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65页 |
第三节 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第四节 将来研究的内容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一 MULTISIM 入门技能及基础调查问卷 | 第69-70页 |
附录二 应用 MULTISIM 软件前《电力电子技术》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第70-72页 |
附录三 元器件中英文对照表 | 第72-73页 |
附录四 与学生进行的访谈话题及访谈结果的整理 | 第73-75页 |
附录五 应用 MULTISIM 软件后《电力电子技术》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第75-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