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电力负荷用电细节监测的工程意义 | 第10-13页 |
1.2.1 对电力公司 | 第10-11页 |
1.2.2 对居民用户 | 第11-12页 |
1.2.3 对全社会 | 第12-13页 |
1.3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与分解 | 第13-18页 |
1.3.1 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1.3.2 侵入式与非侵入式方案的定性对比 | 第15-16页 |
1.3.3 侵入式与非侵入式方案的经济成本定量对比 | 第16-18页 |
1.3.4 工程意义和发展前景 | 第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 第19-2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国内外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9-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理论依据和系统原理 | 第23-28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理论依据和基础 | 第23-26页 |
3.2.1 负荷印记 | 第23-24页 |
3.2.2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24-26页 |
3.3 系统原理 | 第26-27页 |
3.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与分解模型和问题求解 | 第28-35页 |
4.1 引言 | 第28页 |
4.2 建立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与分解问题的模型 | 第28-30页 |
4.2.1 用电设备的负荷模型 | 第28-29页 |
4.2.2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与分解模型 | 第29-30页 |
4.3 求解原理和方法 | 第30-33页 |
4.3.1 用电设备功率估计 | 第30-32页 |
4.3.2 用电设备工作状态辨识 | 第32-33页 |
4.4 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33-34页 |
4.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与分解的电流模式匹配方法 | 第35-60页 |
5.1 引言 | 第35页 |
5.2 基于谐波特性的查表式电流模式匹配方法 | 第35-45页 |
5.2.1 相关概念和定义 | 第35-38页 |
5.2.2 基于查表的可行状态空间搜索 | 第38-41页 |
5.2.3 基于查表的电流模式最优匹配 | 第41-44页 |
5.2.4 执行步骤 | 第44-45页 |
5.3 测试系统与设备电流 | 第45-49页 |
5.3.1 测试系统 | 第45-46页 |
5.3.2 用电设备电流波形 | 第46-49页 |
5.4 算例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5.4.1 指标定义 | 第49-50页 |
5.4.2 算例结果 | 第50-55页 |
5.4.3 算例分析 | 第55-57页 |
5.5 方法分析 | 第57-58页 |
5.6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