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导论 | 第14-18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2. 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 | 第18-29页 |
·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 | 第18-19页 |
·舞弊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文献综述 | 第25-29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5-26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6-29页 |
3.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 | 第29-39页 |
·会计手段 | 第29-32页 |
·收入、费用陷阱 | 第29-31页 |
·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舞弊 | 第31-32页 |
·非会计手段舞弊 | 第32-36页 |
·现金舞弊 | 第32-33页 |
·隐瞒重要交易 | 第33-34页 |
·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进行舞弊 | 第34页 |
·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 第34-35页 |
·其他 | 第35-36页 |
·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的影响 | 第36-39页 |
·新准则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的限制 | 第36-38页 |
·新准则增加的弹性空间 | 第38-39页 |
4.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成因分析 | 第39-48页 |
·财务会计报告舞弊产生的内因——管理层压力与利益驱动 | 第39-43页 |
·财务压力 | 第39-42页 |
·管理层利益驱动 | 第42-43页 |
·财务会计报告舞弊产生的外因 | 第43-48页 |
·政府证券市场意识的偏差 | 第43页 |
·证券监管行为不规范 | 第43-44页 |
·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弱 | 第44页 |
·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44-45页 |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45-47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47-48页 |
5.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成因实证研究 | 第48-65页 |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 | 第49页 |
·控制样本的选择 | 第49-51页 |
·基本财务变量指标的选取和预测 | 第51-56页 |
·财务状况指标的选择 | 第51-54页 |
·财务变量描述统计 | 第54-56页 |
·内部治理结构指标的选取及假设 | 第56-59页 |
·内部治理指标的选取 | 第56-58页 |
·内部治理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 第58-59页 |
·模型分析 | 第59-65页 |
·财务变量回归分析 | 第59-61页 |
·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回归分析 | 第61-65页 |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局限性 | 第65-70页 |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政策建议 | 第66-67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7-69页 |
·后续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