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乡村旅游及文化消费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乡村旅游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 乡村旅游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3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 第16-17页 |
2.4 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研究 | 第17-19页 |
2.5 文化产业链 | 第19-20页 |
2.6 旅游营销模式的研究 | 第20页 |
2.7 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的研究 | 第20-22页 |
2.8 乡村旅游研究的总结与启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乡村旅游中文化消费模式与消费者感知度实证研究 | 第24-34页 |
3.1 文化项目开发模式调研 | 第24-28页 |
3.1.1 古典回归型 | 第24-25页 |
3.1.2 传统提升型 | 第25-26页 |
3.1.3 提炼整合型 | 第26-27页 |
3.1.4 无中生有型 | 第27-28页 |
3.2 乡村旅游中文化消费特征研究 | 第28-34页 |
3.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第28-29页 |
3.2.2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9-34页 |
第四章 乡村旅游文化消费背景研究 | 第34-44页 |
4.1 乡村旅游客源市场 | 第34-35页 |
4.1.1 高级商务乡村旅游市场 | 第34页 |
4.1.2 家庭乡村旅游市场 | 第34页 |
4.1.3 城市学生乡村旅游市场 | 第34-35页 |
4.1.4 城市离退休职工乡村旅游市场 | 第35页 |
4.2 我国乡村旅游文化项目发展类型 | 第35-38页 |
4.2.1 乡村风景型 | 第35页 |
4.2.2 农业园区型 | 第35-36页 |
4.2.3 古镇村落型 | 第36页 |
4.2.4 民俗风情型 | 第36页 |
4.2.5 乡村红色旅游类 | 第36页 |
4.2.6 文化创意园区型 | 第36-37页 |
4.2.7 乡村主题度假型 | 第37-38页 |
4.3 我国乡村旅游文化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4.3.1 同质化竞争严重,乡村活动季节性强 | 第38-39页 |
4.3.2 乡村元素挖掘不够深入,文化内涵不足 | 第39页 |
4.3.3 缺乏科学管理,旅游经济效益低 | 第39页 |
4.4 我国乡村旅游文化项目发展趋势 | 第39-42页 |
4.4.1 自我探索发展阶段 | 第40页 |
4.4.2 倡导快速发展阶段 | 第40-41页 |
4.4.3 多元化持续发展阶段 | 第41-42页 |
4.5 基于 RMCP 理论的乡村旅游文化项目开发 | 第42-44页 |
4.5.1 旅游资源(R):乡村文化项目立意的基础 | 第42-43页 |
4.5.2 旅游市场(M):乡村文化项目选择的导向 | 第43页 |
4.5.3 乡村文化(C):乡村文化项目开发的灵魂 | 第43页 |
4.5.4 旅游产品(P):乡村文化项目开发的结晶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促进乡村旅游文化消费开发模式研究 | 第44-52页 |
5.1 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升级 | 第44-46页 |
5.1.1 体验 | 第45页 |
5.1.2 养生 | 第45页 |
5.1.3 领悟 | 第45-46页 |
5.2 乡村旅游文化产业链整合 | 第46-48页 |
5.2.1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 第46-47页 |
5.2.2 乡村旅游文化元素与文化产业关联 | 第47-48页 |
5.3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乡村旅游文化协同开发模式 | 第48-52页 |
5.3.1 基础+资源点——乡村旅游资源 | 第49页 |
5.3.2 脉络+特色点——乡村文化体验旅游 | 第49-50页 |
5.3.3 核心+支撑点——文化休闲项目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1 | 第59-62页 |
附录2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