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概述 | 第10-12页 |
1.2.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1.2.2 SOFC 的结构类型 | 第11-12页 |
1.3 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 | 第12-16页 |
1.3.1 SOFC 电解质 | 第13-14页 |
1.3.2 SOFC 阳极 | 第14-15页 |
1.3.3 SOFC 其他组件 | 第15-16页 |
1.4 SOFC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1 多孔电极内孔径的优化 | 第17页 |
1.4.2 功能梯度的多层电极设计 | 第17-18页 |
1.4.3 在电极骨架上引入纳米颗粒 | 第18-19页 |
1.5 低温烧结技术 | 第19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材料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23-27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3-24页 |
2.3.2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4页 |
2.3.3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4-25页 |
2.3.4 孔隙率、致密度的测定 | 第25页 |
2.3.5 激光粒度分析 | 第25-27页 |
第3章 NiO/YSZ 支撑体的制备 | 第27-37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NiO/YSZ 阳极支撑体的制备 | 第27-34页 |
3.2.1 NiO/YSZ 阳极支撑体的制备过程 | 第27-30页 |
3.2.2 粘结剂的选择 | 第30-31页 |
3.2.3 预烧温度对阳极收缩率的影响 | 第31-34页 |
3.3 石墨造孔剂添加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纳米 YSZ 渗透层的旋涂制备 | 第37-48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纳米 YSZ 颗粒渗透层的制备过程 | 第38-45页 |
4.2.1 纳米 YSZ 浆料的配置 | 第38-41页 |
4.2.2 EC 添加量对纳米颗粒渗透层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3 YSZ 纳米颗粒添加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4 旋涂次数对纳米颗粒渗透层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烧结温度对纳米颗粒渗透层的影响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Bi_2O_3掺杂 YSZ 电解质薄膜的制备 | 第48-59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Bi_2O_3掺杂 YSZ 电解质薄片的制备 | 第48-54页 |
5.2.1 Bi_2O_3掺杂 YSZ 电解质薄片的制备过程 | 第48-49页 |
5.2.2 烧结方式对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3 Bi_2O_3掺杂量对致密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5.2.4 烧结温度对致密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 旋涂法制备 Bi_2O_3掺杂 YSZ 基电解质薄膜 | 第54-58页 |
5.3.1 电解质薄膜的制备 | 第54-56页 |
5.3.2 旋涂速度的电解质层厚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5.3.3 旋涂次数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