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1. 自首制度的沿革 | 第12-16页 |
1.1 域外自首制度考察 | 第12-13页 |
1.1.1 关于自首制度的立法模式不同 | 第12-13页 |
1.1.2 关于自首的成立要件不同 | 第13页 |
1.2 我国自首制度的沿革 | 第13-16页 |
1.2.1 关于我国自首制度的源流 | 第13-14页 |
1.2.2 关于我国自首的分类 | 第14页 |
1.2.3 关于自首的本质和构成要件 | 第14-16页 |
2. 自首制度的条文解析 | 第16-29页 |
2.1 关于“自动投案” | 第16-24页 |
2.1.1 犯罪人向城乡基层组织或其他有关负责人以外的人投案的,是否构成自首? | 第17-18页 |
2.1.2 关于对“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的理解和把握 | 第18-20页 |
2.1.3 犯罪后在案发现场报警时被抓获的,是否构成自首? | 第20-21页 |
2.1.4 犯罪人在接到司法机关口头通知后,向前往调查的办案人员如实交代自己罪行的,是否构成自首? | 第21-22页 |
2.1.5 犯罪人作案后自动投案,后被取保候审,但在取保候审期间失去联系,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网上追逃,后犯罪人再次主动归案,是否应当认定自首? | 第22-23页 |
2.1.6 对“亲友送去自首”、“亲友陪同自首”的理解和把握 | 第23-24页 |
2.2 关于“如实供述” | 第24-27页 |
2.2.1 何谓主要的犯罪事实? | 第25-26页 |
2.2.2 如何理解和把握“对行为性质的辩解” | 第26-27页 |
2.3 关于“从宽处罚” | 第27-29页 |
3. 自首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1 当前的司法解释对立法规定过度限缩,导致诉讼各方争议较大 | 第29-30页 |
3.2 以审判结果的需要来决定认定自首与否,事实认定和量刑裁判本末倒置 | 第30-31页 |
3.3 自首制度和坦白的衔接与冲突 | 第31-33页 |
4. 自首制度的完善性分析 | 第33-37页 |
4.1 对自首认定的标准进一步放宽 | 第33-34页 |
4.2 加大案例指导制度,弥补司法解释的不足 | 第34-35页 |
4.3 借鉴域外法律规定,完善我国自首制度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书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