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四)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一、社会化视角下对未成人媒介素养的研究途径 | 第13-19页 |
|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 第13页 |
| (二)现代媒介环境下未成年人的接受特点 | 第13-14页 |
| 1. 他人导向下的自我接受 | 第13页 |
| 2. 虚拟满足中的自娱自乐 | 第13-14页 |
| (三)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内涵的分析取向 | 第14-19页 |
| 1. 社会化的含义 | 第14-15页 |
| 2. 未成年人社会化内涵要素分析 | 第15-19页 |
| 二、河南省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 第19-31页 |
| (一)未成人对于“媒介社会功能”的认识 | 第20-22页 |
| (二)未成年人对于“媒介行为”的认识 | 第22-23页 |
| (三)未成年人对媒介信息的消费 | 第23-25页 |
| (四)未成年人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 | 第25-26页 |
| (五)未成年人参与媒介活动的要求与能力 | 第26-28页 |
| (六)河南省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 第28-31页 |
| 1. 各方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不足 | 第28页 |
| 2.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践行不足 | 第28-29页 |
| 3.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不足 | 第29-31页 |
| 三、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提升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的社会工程 | 第31-41页 |
| (一)树立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目标 | 第31-32页 |
| (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结构及内容 | 第32-36页 |
| 1. 儿童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结构及内容 | 第33-34页 |
| 2. 初中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结构及内容 | 第34页 |
| 3. 高中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结构及内容 | 第34-36页 |
| (三)设置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路径 | 第36-41页 |
| 1. 建立河南省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设想 | 第37-38页 |
| 2. 各方做好政策建议和理论研究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注释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