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1-14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一、国内概况 | 第14-15页 |
二、国外概况 | 第15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难点与解决方法 | 第15-16页 |
一、主要难点 | 第15-16页 |
二、解决方法 | 第16页 |
第二章 LOFT 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 第16-26页 |
第一节 LOFT 的概念及特征 | 第16-18页 |
一、LOFT 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LOFT 的风格特征 | 第17页 |
三、LOFT 的外延 | 第17-18页 |
第二节、LOFT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24页 |
一、LOFT 文化在国外的起源于发展 | 第18-19页 |
二、LOFT 文化在国内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3页 |
三、LOFT 文化的发展规律 | 第23-24页 |
第三节 LOFT 文化形成的贡献意义 | 第24-26页 |
一、留存工业时代的历史文化 | 第24-25页 |
二 LOFT 建筑文化的兴起推动区域的发展 | 第25页 |
三 LOFT 建筑文明,人类新的精神栖息地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6页 |
第三章 展示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展示空间的组成要素与设计内涵 | 第26-29页 |
一、展示空间的定义与目的 | 第26-28页 |
二、展示空间的组成要素 | 第28页 |
三、展示空间的设计内涵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展示空间的分类与空间特性 | 第29-31页 |
一、室内与室外空间 | 第29-30页 |
二、空间的流动性与分割性 | 第30页 |
三、空间的暗示性与引导性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影响展示空间效果的要素 | 第31-34页 |
一、视觉元素的运用 | 第31-32页 |
二、采光与照明 | 第32页 |
三、色彩 | 第32-3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4页 |
第四章 LOFT 文化元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融合与应用 | 第34-43页 |
第一节 LOFT 文化与展示空间设计应用原则 | 第34-35页 |
一、空间的合理划分及运用 | 第34页 |
二、安全性与舒适性 | 第34-35页 |
三、个性化与高效性 | 第35页 |
第二节 LOFT 展示空间的设计应用方法 | 第35-36页 |
一、对原有空间的充分利用 | 第35页 |
二、室内装修历史工业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运用 | 第35-36页 |
三、LOFT 空间与低碳节能的结合 | 第36页 |
第三节 人体工程学在 LOFT 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一、展示空间与人体生理特征的关系 | 第36-37页 |
二、展示设计与视觉生理特征的关系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结构隔层的制作方法 | 第38-40页 |
一、钢结构支架法 | 第38-39页 |
二、木结构支架法 | 第39页 |
三、推山混凝土现浇隔层制作方法 | 第39-40页 |
第五节 参观展示人员的心理需求分析 | 第40-43页 |
一、空间形式及心理感受 | 第40-41页 |
二、色彩选择及心理感受 | 第41-42页 |
三、材料选择及心理感受 | 第42-43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43页 |
第五章 设计提案 | 第43-50页 |
第一节 设计定位 | 第43-44页 |
一、设计调研 | 第43-44页 |
二、设计对象特征分析 | 第44页 |
第二节 设计构思与设计说明 | 第44-45页 |
第三节 设计效果图 | 第45-49页 |
第四节 LOFT 未来发展趋势 | 第49-50页 |
一、文化层面 | 第49页 |
二、功能层面 | 第49页 |
三、美学层面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