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实用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0-17页 |
2.1 文献研究 | 第10-14页 |
2.1.1 国家中心城市 | 第10页 |
2.1.2 金融集聚 | 第10-12页 |
2.1.3 金融中心 | 第12-14页 |
2.2 金融集聚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产业集聚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区位经济理论 | 第15页 |
2.2.3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5页 |
2.2.4 经济地理学 | 第15-16页 |
2.2.5 增长极理论 | 第16-17页 |
3 世界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现状及发展经验 | 第17-34页 |
3.1 世界金融中心竞争力排名比较 | 第17-18页 |
3.2 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 | 第18-32页 |
3.2.1 伦敦 | 第18-21页 |
3.2.2 纽约 | 第21-25页 |
3.2.3 香港 | 第25-28页 |
3.2.4 新加坡 | 第28-32页 |
3.3 世界金融中心的经验启示 | 第32-34页 |
3.3.1 经济发展是金融集聚的支撑 | 第32页 |
3.3.2 政府的支持是金融集聚的重要条件 | 第32页 |
3.3.3 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是金融集聚的基础 | 第32-33页 |
3.3.4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金融集聚的保障 | 第33-34页 |
4 五大国家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实证研究 | 第34-51页 |
4.1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第34页 |
4.1.1 科学性 | 第34页 |
4.1.2 可操作性 | 第34页 |
4.1.3 简洁性 | 第34页 |
4.1.4 可比性 | 第34页 |
4.1.5 系统性 | 第34页 |
4.2 金融集聚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6页 |
4.3 金融集聚分项指标评价——横比和纵比分析 | 第36-47页 |
4.4 金融集聚动态综合评价 | 第47-51页 |
5 五大国家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差异原因分析 | 第51-58页 |
5.1 经济因素 | 第51页 |
5.2 产业结构 | 第51-52页 |
5.3 政策支持 | 第52-53页 |
5.4 区位条件 | 第53页 |
5.5 金融市场 | 第53-56页 |
5.6 人力资源 | 第56页 |
5.7 城市交通 | 第56-58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6.1 对中国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议 | 第58-59页 |
6.1.1 大力发展经济,带动金融集聚 | 第58页 |
6.1.2 扩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 第58页 |
6.1.3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 第58-59页 |
6.1.4 构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 第59页 |
6.2 对重庆的政策建议 | 第59-61页 |
6.2.1 夯实经济基础,缩小与其余四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 | 第59页 |
6.2.2 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第59页 |
6.2.3 打造重庆金融核心区 | 第59-60页 |
6.2.4 发展重庆资本市场 | 第60页 |
6.2.5 积极引进多元化、多门类金融分支机构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5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