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保养、修理和拆船工艺论文--船舶保养与维修论文

基于VB的船舶动力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发展与现状第9-10页
    1.3 论文目标与主要内容第10-11页
    1.4 本章小结第11-12页
2 系统方案设计与分析第12-20页
    2.0 系统监测对象与监测参数第12-15页
        2.0.1 系统的监测对象第12-13页
        2.0.2 系统监测参数第13-15页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15-16页
    2.2 现场监测系统方案设计第16-17页
        2.2.1 硬件方案设计第16页
        2.2.2 软件方案设计第16-17页
    2.3 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第17-18页
        2.3.1 通信方案的选择第17-18页
        2.3.2 无线网络的选择第18页
    2.4 远程监测中心方案设计第18-19页
    2.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3 现场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第20-33页
    3.1 串行通信技术简介第20-22页
        3.1.1 串行通信技术概述第20页
        3.1.2 串行通信方式第20-21页
        3.1.3 串行通信接口类型第21-22页
    3.2 现场监测系统的硬件框架第22-23页
    3.3 现场监测系统的硬件选型第23-30页
        3.3.1 传感变送器第23-26页
        3.3.2 交流变送器第26-27页
        3.3.3 现场模块第27-29页
        3.3.4 工控机第29-30页
    3.4 现场监测系统的硬件配置第30-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现场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第33-47页
    4.1 数据库技术简介第33-35页
        4.1.1 数据库技术概述第33页
        4.1.2 数据库的种类第33-35页
        4.1.3 SQL 语言简介第35页
    4.2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第35-38页
        4.2.1 Visual Basic 概述第35页
        4.2.2 Visual Basic 的特点第35-38页
        4.2.3 选择 Visual Basic 的原因第38页
    4.3 现场监测系统软件框架第38-40页
    4.4 现场监测系统软件功能实现第40-46页
        4.4.1 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第40-41页
        4.4.2 数据的存储、查询与打印模块第41-44页
        4.4.3 机组状态监测模块第44页
        4.4.4 用户登录与管理模块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47-54页
    5.1 GPRS 技术简介第47-48页
        5.1.1 GPRS 技术概述第47页
        5.1.2 GPRS 技术的特点第47-48页
        5.1.3 GPRS 技术的组网方式第48页
    5.2 TCP/IP 协议第48-50页
        5.2.1 TCP/IP 概述第48-49页
        5.2.2 TCP/IP 协议层第49-50页
    5.3 无线通信系统框架第50页
    5.4 无线通信系统的硬件选型第50-51页
    5.5 无线通信系统的硬件配置第51-52页
    5.6 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第52-53页
        5.6.1 数据发送第52-53页
        5.6.2 数据接收第53页
    5.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6 远程监测中心的设计与实现第54-56页
    6.1 远程监测中心功能介绍第54页
    6.2 远程监测中心界面设计第54-55页
    6.3 远程监测中心硬件选型第55页
    6.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7 系统的应用第56-62页
    7.1 现场监测系统的应用第56-60页
        7.1.1 当前参数监测第56-57页
        7.1.2 运行报警监测第57-58页
        7.1.3 历史数据查询第58页
        7.1.4 数据走势显示第58-60页
        7.1.5 报警值设定第60页
    7.2 远程监测中心的应用第60-61页
    7.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8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8.1 结论第62页
    8.2 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第68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流域梯级电站群的精益检修模式研究
下一篇:带覆土层混凝土结构的斜侵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