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基于TMD阻尼器的纵飘桥梁减震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9-11页
    1.2 桥梁结构地震分析的基础理论第11-14页
        1.2.1 静力法第11-12页
        1.2.2 反应谱法第12-14页
        1.2.3 动态时程分析法第14页
    1.3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第14-17页
        1.3.1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发展与应用第14-15页
        1.3.2 被动控制第15页
        1.3.3 主动控制第15-16页
        1.3.4 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第16-17页
    1.4 基于TMD阻尼器的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1 TMD的组成部分第17-18页
        1.4.2 确定TMD最优参数方法第18页
        1.4.3 TMD的应用现状第18-19页
    1.5 研究内容第19-21页
2 TMD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第21-26页
    2.1 TMD阻尼器的工作原理第21-23页
    2.2 调谐质量阻尼器参数的优化方法第23-25页
    2.3 TMD设计流程第25页
    2.4 小结第25-26页
3 纵飘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第26-45页
    3.1 佛山平胜大桥的工程背景第26-27页
    3.2 平胜大桥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7-31页
        3.2.1 结构单元选择第28-29页
        3.2.2 桥面系模拟第29-30页
        3.2.3 有限元模型的边界与连接第30-31页
    3.3 平胜大桥动力特性分析第31-34页
        3.3.1 模态求解方法第31页
        3.3.2 平胜大桥模态分析第31-34页
    3.4 佛山平胜大桥一致激励时程分析第34-40页
        3.4.1 一致激励下动力平衡方程第34-35页
        3.4.2 运动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第35-36页
        3.4.3 结构的振动阻尼第36-38页
        3.4.4 地震动的输入第38-40页
    3.5 一致激励时程分析结果第40-43页
        3.5.1 一致地震激励时程分析结果第41-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纵飘桥梁基于TMD的减震控制第45-61页
    4.1 平胜大桥受控模态计算第45-48页
        4.1.1 振型贡献率法确定受控模态的原理第45-47页
        4.1.2 平胜大桥受控模态的确定第47-48页
    4.2 TMD阻尼器的参数设定第48-49页
    4.3 TMD减震效果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9-60页
        4.3.1 不同作用位置的影响第49-50页
        4.3.2 不同地震动激励的影响第50-53页
        4.3.3 不同质量比的影响第53-58页
        4.3.4 不同阻尼比的影响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5.1 本文研究总结第61页
    5.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平特大桥温度效应及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既有桥梁横向预应力筋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