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传播媒介论文

新时期我国微博伦理现象及解决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微博相关问题的分析第16-26页
    2.1 微博的概念及微博伦理的产生背景第16-17页
        2.1.1 微博的概念第16页
        2.1.2 微博伦理的产生背景第16-17页
    2.2 微博的功能第17-20页
        2.2.1 微博的政治形塑功能第17-18页
        2.2.2 微博的文化涵养功能第18-19页
        2.2.3 微博的社会凝聚功能第19-20页
    2.3 微博的特征第20-26页
        2.3.1 碎片化第20-22页
        2.3.2 广泛性第22页
        2.3.3 互动性第22-23页
        2.3.4 复杂性第23-24页
        2.3.5 草根性第24页
        2.3.6 批判性第24-26页
第3章 微博伦理失范的当下表征、消极影响及原因分析第26-35页
    3.1 微博伦理失范的当下表征第26-29页
        3.1.1 侵犯隐私第26-27页
        3.1.2 网络暴力第27页
        3.1.3 虚假信息第27-28页
        3.1.4 广告炒作第28页
        3.1.5 媒体审判第28-29页
    3.2 微博伦理失范的消极影响第29-32页
        3.2.1 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严重挑战第29-30页
        3.2.2 加重了社会的普遍焦虑心态第30-31页
        3.2.3 微博伦理失范弱化了道德规范第31-32页
    3.3 微博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第32-35页
        3.3.1 转型期网民网络心态失衡第32-33页
        3.3.2 虚拟场域伦理约束弱化第33页
        3.3.3 微博自媒体的过度放大第33-35页
第4章 构建我国微博伦理由失范走向规范的建设性路径第35-47页
    4.1 社会层面第35-37页
        4.1.1 树立健康微博理念第35-36页
        4.1.2 优化微博生态环境第36-37页
    4.2 政府层面第37-43页
        4.2.1 创新微博管理机制第37-39页
        4.2.2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第39-40页
        4.2.3 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第40-41页
        4.2.4 强化主流媒体作用第41-43页
    4.3 公民自身第43-47页
        4.3.1 增强微博传播主体的道德自律第43-44页
        4.3.2 加大微博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第44-45页
        4.3.3 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股市与汇市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与实证分析
下一篇:微电影专业品鉴节目发展策略研究--以《华夏微电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