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货物运输论文--货运技术作业与设备论文--轨道衡、衡器设备论文

一种轨道动态轮重检测传感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超偏载检测发展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1-12页
    1.3 现有主要动态轮重检测方法第12页
    1.4 课题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研究意义第13页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1.6.1 研究思路第13页
        1.6.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7 本章小结第14-15页
2 钢轨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挠度响应分析第15-37页
    2.1 本章研究目的第15页
    2.2 轨道弹射实验台简介第15-16页
    2.3 检测段有限元模型第16-18页
        2.3.1 检测段有限元模型简介第16-17页
        2.3.2 有限元模型约束施加方法第17-18页
    2.4 钢轨支撑等效刚度计算与分析第18-20页
        2.4.1 钢轨支撑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第18-19页
        2.4.2 检测段有限元模型支撑弹簧的布置方式第19-20页
    2.5 钢轨在不同载荷下的挠度与斜率变化规律分析第20-32页
        2.5.1 钢轨在不同载荷下的挠度曲线第20-26页
        2.5.2 钢轨在不同载荷下的斜率分析第26-31页
        2.5.3 钢轨在不同载荷下的挠度与斜率对比分析第31-32页
    2.6 钢轨在不同车轮速度下的斜率变化规律分析第32-36页
    2.7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检测装置原理与光路设计第37-49页
    3.1 检测装置的结构与原理第37-38页
        3.1.1 检测装置的结构第37页
        3.1.2 检测装置的原理第37-38页
        3.1.3 检测装置使用的器件简介第38页
    3.2 光路分析计算第38-43页
        3.2.1 钢轨未弯曲时的光路计算第38-40页
        3.2.2 钢轨弯曲时的光路计算第40-43页
        3.2.3 左右反射镜初始安装误差对光斑位移的影响分析第43页
    3.3 有限元分析结果推导出的光斑位移分析第43-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光电位置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第49-63页
    4.1 光电位置探测器选型第49-51页
        4.1.1 光电位置探测器原理简介第49页
        4.1.2 光电位置探测器型号选择第49-51页
    4.2 光电位置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第51-56页
        4.2.1 光电位置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总体功能规划第51-52页
        4.2.2 前置放大电路第52-54页
        4.2.3 加法电路第54-55页
        4.2.4 除法电路第55-56页
    4.3 光电位置探测器自动调零电路设计第56-61页
        4.3.1 自动调零原理第56-57页
        4.3.2 数字电位器电路第57-58页
        4.3.3 模数转换电路第58页
        4.3.4 单片机调零控制电路第58-59页
        4.3.5 自动调零的流程第59-61页
    4.4 光电位置探测器光斑位置与除法电路输出电压对应关系计算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实验系统设计及结果分析第63-82页
    5.1 实验装置介绍第63页
    5.2 测速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第63-69页
        5.2.1 测速装置安装位置第64页
        5.2.2 测速装置硬件电路设计第64-67页
        5.2.3 上位机程序设计第67-68页
        5.2.4 上位机程序的工作过程第68-69页
    5.3 光电位置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电压的纹波测试第69-71页
    5.4 不同车速下检测结果分析第71-76页
    5.5 不同车轮载荷下检测结果分析第76-78页
    5.6 静态标定实验第78-81页
    5.7 本章小结第81-82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6.1 全文总结第82-83页
    6.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第88-89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racle三层结构的动车组关键配件管理模块的设计
下一篇:中航凯天组织结构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