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城市雨洪公园适应性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适应性相关研究进展第15-19页
    2.1 适应性理论概述第15-16页
        2.1.1 适应性的概念第15页
        2.1.2 适应性理论的发展演变第15-16页
    2.2 适应性在风景园林方面的研究第16-17页
    2.3 本文对雨洪公园适应性评价的内涵第17-19页
第3章 雨洪公园的研究概况第19-24页
    3.1 雨洪公园的起源以及发展概况第19-20页
    3.2 国内外雨洪公园理论与实践第20-24页
        3.2.1 美国雨洪公园理论与实践第20-21页
        3.2.2 欧洲雨洪公园理论与实践第21页
        3.2.3 澳大利亚雨洪公园理论与实践第21-22页
        3.2.4 我国的雨洪公园理论与实践第22-24页
第4章 基于使用和生态需求下的雨洪公园综合适应性评价模型第24-41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4-25页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5-30页
        4.2.1 专家数据整理及一致性检验第26-28页
        4.2.2 综合评价体系指标计算结果及权重分析第28-30页
    4.3 结合模糊评价法完成综合评价第30-31页
    4.4 各项评价指标的具体实验方法第31-41页
        4.4.1 调查问卷形式的指标统计实验方法第31-32页
        4.4.2 其余指标的统计实验方法第32-41页
第5章 城市雨洪公园与城市公园综合适应性分析第41-97页
    5.1 天津桥园第41-58页
        5.1.1 桥园公园概况第41-42页
        5.1.2 桥园各项调研结果与分析第42-55页
        5.1.3 桥园适应性评价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5.2 石家庄东环公园第58-70页
        5.2.1 东环公园概况第58页
        5.2.2 东环公园调研结果与分析第58-68页
        5.2.3 东环公园适应性评价结果与分析第68-70页
    5.3 天津长虹公园第70-84页
        5.3.1 长虹公园概况第70-71页
        5.3.2 长虹公园调研结果与分析第71-81页
        5.3.3 长虹公园适应性评价结果与分析第81-84页
    5.4 石家庄长安公园第84-97页
        5.4.1 长安公园概况第84页
        5.4.2 长安公园调研结果与分析第84-95页
        5.4.3 长安公园适应性评价结果与分析第95-97页
第6章 雨洪公园与普通公园各项目适应性对比分析第97-135页
    6.1 各准则层指标下的雨洪公园与普通公园适应性对比分析第97-117页
        6.1.1 感知体验性方面第97-100页
        6.1.2 游憩参与性方面第100-103页
        6.1.3 公园营建功能性方面第103-109页
        6.1.4 生态性方面第109-117页
    6.2 总目标下的雨洪公园与普通公园综合适应性对比分析第117-119页
    6.3 使用者主观评价与公园客观生态性评价适应性分析第119-134页
        6.3.1 主观视觉感受舒适度与其他客观相关指标的适应性分析第120-125页
        6.3.2 主观嗅觉感受舒适度、蚊虫影响与其他客观相关指标的适应性分析第125-129页
        6.3.3 主观游赏趣味性与其他客观相关指标的适应性分析第129-133页
        6.3.4 各项准则指标之间的综合适应性分析第133-134页
    6.4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7章 城市雨洪公园适应性现存问题与提升对策第135-139页
    7.1 城市雨洪公园各方面适应性现存问题第135-137页
        7.1.1 城市雨洪公园感知体验性一般,源于负面干扰较大第135页
        7.1.2 城市雨洪公园游憩参与性接近甚至低于普通公园第135-136页
        7.1.3 城市雨洪公园功能营建方面适应性差异较大第136页
        7.1.4 城市雨洪公园生态性优势与不足并存第136-137页
    7.2 城市雨洪公园在使用与生态适应需求下的优化设计提升策略第137-138页
        7.2.1 保持视听感官优势,重点提升负面干扰指标第137页
        7.2.2 注重公园游赏趣味,提升场所安全感第137页
        7.2.3 因地制宜给予雨洪公园正确定位,各项功能配套进一步提升完善第137-138页
        7.2.4 完善雨洪功能及设施,同时注重其他生态要素的构建第138页
    7.3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8章 结论与讨论第139-141页
    8.1 研究结论第139-140页
    8.2 研究创新点第140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5页
附录第145-15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学模型的赣江尾闾河段整治前后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基于IFC标准的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平台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