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2章 深度调整基数概述 | 第12-28页 |
2.1 立体显示系统简介 | 第12-13页 |
2.2 使用深度图的深度调整技术 | 第13-16页 |
2.2.1 深度图的获取 | 第13-15页 |
2.2.2 基于深度图的虚拟视点绘制 | 第15页 |
2.2.3 基于深度图的深度调整原理 | 第15-16页 |
2.3 不使用深度图的深度调整技术 | 第16-25页 |
2.3.1 基于传统视差平移的深度调整方法 | 第16-18页 |
2.3.2 基于图像Warping的视差范围调整方法 | 第18-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8页 |
第3章 形状保持的立体图像对象深度调整 | 第28-44页 |
3.1 立体图像中对象深度调整框架及预处理 | 第28-31页 |
3.1.1 立体图像中对象深度调整总体流程 | 第28-29页 |
3.1.2 立体图像中对象分割 | 第29-30页 |
3.1.3 立体图像中关键点的提取及匹配 | 第30-31页 |
3.2 深度映射模型 | 第31-34页 |
3.2.1 现有深度映射模型的不足 | 第31页 |
3.2.2 形状保持的深度映射模型 | 第31-34页 |
3.3 基于深度映射模型的能量函数构建 | 第34-37页 |
3.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3.4.1 结果图像的对比 | 第37-41页 |
3.4.2 主观评价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考虑视觉舒适度的立体图像深度调整 | 第44-52页 |
4.1 影响视觉舒适度的主要因素 | 第44-45页 |
4.2 考虑视觉舒适度的深度调整框架 | 第45-46页 |
4.3 立体图像视觉不适度图的计算及零视差点的提取 | 第46-48页 |
4.4 考虑舒适度的立体图像视差范围调整 | 第48页 |
4.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4.5.1 零视差平面调整结果 | 第48-50页 |
4.5.2 视差范围调整结果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2-5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