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导论 | 第10-30页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24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22页 |
(三) 相关研究述评 | 第22-24页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25-2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二) 技术路线图 | 第26-28页 |
五、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 第28-30页 |
(一) 可能的创新 | 第28页 |
(二) 存在的不足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 第30-36页 |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30-32页 |
(一) 新生代农民工 | 第30页 |
(二) 市民化 | 第30-31页 |
(三) “回流式”市民化 | 第31-32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32-36页 |
(一) 推拉理论 | 第32-33页 |
(二)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3-34页 |
(三) 新家庭迁移理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理论分析 | 第36-56页 |
一、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 第36-40页 |
(一)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路径 | 第36-37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现实困境 | 第37-40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40-53页 |
(一)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二) 基于新家庭迁移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三) 基于推拉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 第44-53页 |
三、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的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说 | 第53-56页 |
(一) 理论模型 | 第53页 |
(二) 研究假说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实证研究 | 第56-76页 |
一、数据来源及介绍 | 第56-58页 |
二、数据描述性分析 | 第58-65页 |
三、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65-72页 |
(一) 模型构建 | 第65-66页 |
(二) 变量说明 | 第66-69页 |
(三) 模型估计 | 第69-70页 |
(四) 模型诊断 | 第70-72页 |
(五) 模型预测 | 第72页 |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72-76页 |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路径优化 | 第76-80页 |
一、政府主导:完善制度,因势利导 | 第76页 |
二、社会支持:包容发展,互惠共生 | 第76-77页 |
三、家庭建设:累积资本,抵御风险 | 第77-78页 |
四、个人努力:提升能力,理性抉择 | 第78-80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1: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调查问卷 | 第88-92页 |
附录2: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访谈提纲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