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商业化显微镜对比 | 第9-10页 |
1.2.1 电子显微镜 | 第9页 |
1.2.2 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 | 第9-10页 |
1.2.3 共焦和多光子荧光显微镜 | 第10页 |
1.3 高光学分辨率显微技术 | 第10-12页 |
1.3.1 近场光学显微镜 (SNOM) | 第10-11页 |
1.3.2 受激发射损耗 (STED)荧光显微术 | 第11页 |
1.3.3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镜 (CARS) | 第11页 |
1.3.4 针尖增强拉曼谱 (TERS) | 第11-12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3 关键技术问题 | 第14页 |
1.4.4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14-16页 |
1.5 本研究工作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仪器改造 | 第17-40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17-19页 |
2.2 真空系统改造 | 第19-27页 |
2.2.1 项目使用的原有部件 | 第19-21页 |
2.2.2 对原有部件的改造 | 第21-24页 |
2.2.3 对真空管路的升级 | 第24-27页 |
2.3 换灯丝困难的解决方案 | 第27-30页 |
2.3.1 正置灯丝座设计问题说明 | 第27页 |
2.3.2 简易托架 | 第27-29页 |
2.3.3 盖盘配螺杆承重设计 | 第29-30页 |
2.4 样品台 | 第30-39页 |
2.4.1 SiN窗口 | 第30-31页 |
2.4.2 下凹式样品台 | 第31-33页 |
2.4.3 下凹配合式样品台 | 第33-36页 |
2.4.4 三维垂直型可动样品台 | 第36-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信号检测 | 第40-49页 |
3.1 真空达标 | 第40-42页 |
3.2 倒置后图像 | 第42-43页 |
3.2.1 BSE探头位置说明 | 第42页 |
3.2.2 倒置显微镜的SE、BSE图像 | 第42-43页 |
3.3 荧光信号 | 第43-45页 |
3.4 PMT集成 | 第45-48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第4章 聚苯乙烯小球实验 | 第49-59页 |
4.1 聚苯乙烯小球尺寸与制备方法 | 第49-50页 |
4.2 聚苯乙烯荧光性探索 | 第50-51页 |
4.3 聚苯乙烯图像 | 第51-58页 |
4.3.1 初步观测图像 | 第51页 |
4.3.2 光阑清换后图像 | 第51-52页 |
4.3.3 长时聚焦损害聚苯乙烯小球 | 第52-53页 |
4.3.4 工作距离超过28mm时聚苯乙烯的模糊图像 | 第53-54页 |
4.3.5 光阑再次清洗后的图像 | 第54-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170nm SiO2图像 | 第59-63页 |
5.1 SiO2小球合成与尺寸 | 第59-60页 |
5.2 SiO2小球观测结果 | 第60-62页 |
5.2.1 170nm SiO2小球分散性较好时成像 | 第60-61页 |
5.2.2 170nm SiO2小球团聚时成像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6章 提高SiN薄膜上样品分散性的研究 | 第63-66页 |
6.1 实验背景与方法 | 第63页 |
6.2 Si N薄膜上样品分散情况的SEM图像 | 第63-64页 |
6.3 接触角验证 | 第64-65页 |
6.3.1 同一薄膜食人鱼洗液处理前后对比 | 第64页 |
6.3.2 同批样品系统对比接触角 | 第64-65页 |
6.4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第7章 ZnO镀膜的Si N荧光薄膜 | 第66-73页 |
7.1 实验背景与方法 | 第66-67页 |
7.2 镀膜荧光提升 | 第67-72页 |
7.2.1 镀膜样品在325nm激光器激发下的PL谱图 | 第67-68页 |
7.2.2 扩大范围的PL谱图 | 第68-69页 |
7.2.3 CL谱图 | 第69-72页 |
7.3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