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3 简要评价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南怀瑾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 第15-21页 |
2.1 南怀瑾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5-18页 |
2.1.1 南怀瑾的生平及其思想演变历程 | 第15-17页 |
2.1.2 中华传统道德文明遭遇的挑战 | 第17-18页 |
2.2 南怀瑾伦理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 | 第18-21页 |
2.2.1 南怀瑾伦理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 | 第18-19页 |
2.2.2 南怀瑾伦理思想产生的文化渊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南怀瑾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36页 |
3.1“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 | 第21-24页 |
3.1.1 推崇“为政以德” | 第21-22页 |
3.1.2“为政以德”的根本 | 第22-23页 |
3.1.3“为政以德”需要遵循文化传统 | 第23-24页 |
3.2“孝悌为本”的家庭伦理 | 第24-28页 |
3.2.1 对西方孝道文化的批判 | 第24-25页 |
3.2.2 孝悌之道的建立在于真性情 | 第25页 |
3.2.3 孝道的基本精神 | 第25-26页 |
3.2.4 悌道的精神意蕴 | 第26-27页 |
3.2.5“爱”的哲学 | 第27-28页 |
3.3“出世入世”的人生哲学 | 第28-31页 |
3.3.1 人生哲学是个大问题 | 第28-29页 |
3.3.2“出世”的超脱飘逸与“入世”的济世情怀 | 第29-30页 |
3.3.3 知足是真正的幸福 | 第30-31页 |
3.4“内外兼修”的德行修养 | 第31-33页 |
3.4.1“内明之学”——修身养性 | 第31-32页 |
3.4.2“外用之学”——建功立业 | 第32-33页 |
3.5“照临万类”的生态智慧 | 第33-36页 |
3.5.1 爱护地球 | 第33-34页 |
3.5.2 仁爱万物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南怀瑾伦理思想的启示 | 第36-41页 |
4.1 致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播 | 第36-37页 |
4.1.1 以整体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 第36页 |
4.1.2 致力于传统文化大众化传播 | 第36-37页 |
4.2 以追求精神境界为人生幸福之本 | 第37-39页 |
4.2.1 人生以行善为乐 | 第37-38页 |
4.2.2 人生以知足为福 | 第38-39页 |
4.3 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为修养之道 | 第39-41页 |
4.3.1 重视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 第39-40页 |
4.3.2 重视自我完善的修养工夫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