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负荷承载螺栓的超声波探伤技术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超声波探测技术概述 | 第13-17页 |
1.2.1 超声波探测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1.2.2 超声探测技术优势 | 第15-16页 |
1.2.3 超声探测的发展与应用 | 第16-17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大负荷承载螺栓超声波探伤理论分析 | 第19-30页 |
2.1 超声探测的物理量 | 第19-21页 |
2.2 螺栓超声探测的基本方法 | 第21-24页 |
2.2.1 按探测原理区分的超声探测方法 | 第21-23页 |
2.2.2 按探头个数分类超声波探测方法 | 第23-24页 |
2.3 超声波探伤的基本问题 | 第24-26页 |
2.3.1 对检测对象的了解与要求 | 第24-25页 |
2.3.2 频率选择 | 第25-26页 |
2.3.3 选择探头 | 第26页 |
2.4 超声探测波的波型 | 第26-29页 |
2.4.1 纵波 | 第27页 |
2.4.2 横波 | 第27-28页 |
2.4.3 表面波 | 第28页 |
2.4.4 板波 | 第28-29页 |
2.5 大负荷承载螺栓的超声检测系统设计 | 第29-30页 |
第3章 螺栓数字化探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0-48页 |
3.1 超声波发射模块 | 第30-33页 |
3.1.1 超声发射单元 | 第30-31页 |
3.1.2 超声波发射单元工作原理 | 第31-33页 |
3.2 超声波接收模块 | 第33-38页 |
3.2.1 限幅保护电路 | 第33-34页 |
3.2.2 预放大电路 | 第34-35页 |
3.2.3 程控放大电路 | 第35-36页 |
3.2.4 增益控制电路 | 第36-38页 |
3.3 6MHz高速AD采集模块 | 第38-45页 |
3.3.1 高速数据采集电路 | 第38-41页 |
3.3.2 地址计数电路 | 第41-42页 |
3.3.3 分时存取数据电路 | 第42-44页 |
3.3.4 外部晶振电路 | 第44-45页 |
3.3.5 LED实验电路 | 第45页 |
3.4 USB数据传输模块 | 第45-48页 |
第4章 螺栓数字化探伤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8-72页 |
4.1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8-52页 |
4.1.1 系统变量参数定义及端口初始化 | 第48-50页 |
4.1.2 下位机主程序 | 第50-52页 |
4.1.3 中断模块 | 第52页 |
4.2 上位机平台(VB6.0)的选择 | 第52页 |
4.3 数字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 第52-60页 |
4.3.1 数据通讯 | 第52-57页 |
4.3.2 数据波形显示 | 第57-59页 |
4.3.3 数据存储 | 第59-60页 |
4.4 硬件参数设置窗体设计 | 第60-61页 |
4.5 系统校准功能设计 | 第61-72页 |
4.5.1 系统电压零点校准 | 第61页 |
4.5.2 超声波探头校准 | 第61-62页 |
4.5.3 数字滤波处理 | 第62-72页 |
第5章 大负荷承载螺栓探伤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72-78页 |
5.1 螺栓常见缺陷 | 第72页 |
5.2 探头选择 | 第72-74页 |
5.3 耦合剂的选择 | 第74页 |
5.4 检测方法 | 第74-76页 |
5.5 缺陷波的识别 | 第76页 |
5.5.1 纵波检测螺栓时缺陷波的特点 | 第76页 |
5.5.2 横波探测丝扣部位缺陷波特性 | 第76页 |
5.6 干扰信号的判别 | 第76-78页 |
第6章 螺栓超声波探伤实验研究 | 第78-89页 |
6.1 下位机C8051F340的性能测试实验 | 第78-79页 |
6.2 螺栓探伤系统性能实验 | 第79-85页 |
6.2.1 螺栓探伤系统的探头校准 | 第80-82页 |
6.2.2 螺栓探伤系统的分辨测试 | 第82-84页 |
6.2.3 螺栓探测系统盲区测试 | 第84-85页 |
6.3 螺栓缺陷探伤实验 | 第85-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