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热工量的测量仪表论文--温度测量仪表论文

基于国家规程的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第11-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热电偶测量误差主要影响因素第15页
    1.5 热电偶的测量方法第15-16页
    1.6 总体方案设计第16-17页
    1.7 论文主要内容第17页
    1.8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热电偶的检定原理第18-24页
    2.1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和应用分析第18-20页
    2.2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测量对象第20-22页
        2.2.1 贵金属热电偶第21页
        2.2.2 廉金属热电偶第21-22页
    2.3 热电偶检定条件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硬件各部件设计第24-49页
    3.1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工作流程第24-27页
    3.2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主要功能和组成第27-29页
    3.3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技术指标和技术难点第29-30页
    3.4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第30-34页
        3.4.1 数字多用表第30-31页
        3.4.2 扫描开关第31-34页
    3.5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第34-44页
        3.5.1 热电偶检定炉第34-36页
        3.5.2 热电偶检定炉温场不确定度评定第36-42页
        3.5.3 炉温控制器第42-44页
    3.6 冷端补偿系统的设计第44-48页
        3.6.1 冷端恒温器第44-46页
        3.6.2 冷端补偿器第46-48页
    3.7 其他部件第48页
    3.8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检定软件的程序设计第49-63页
    4.1 软件开发平台第49页
    4.2 软件总体流程设计第49-58页
    4.3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软件功能第58-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检定过程与数据处理第63-73页
    5.1 K型热电偶的检定的验证第63-68页
        5.1.1 K型热电偶检定前准备第63-64页
        5.1.2 K型热电偶检定过程第64-65页
        5.1.3 K型热电偶检定结果第65-68页
    5.2 S型热电偶的检定的验证第68-72页
        5.2.1 S型热电偶检定前准备第68-69页
        5.2.2 S型热电偶检定过程第69-71页
        5.2.3 S型热电偶检定结果第71-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不确定度评定实例第73-79页
    6.1 概述第73-75页
        6.1.1 测量依据第73页
        6.1.2 被测对象及适用范围第73页
        6.1.3 测量环境条件第73页
        6.1.4 测量标准及配套设备第73-74页
        6.1.5 测量方法第74页
        6.1.6 数学模型第74-75页
    6.2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第75-77页
        6.2.1 输入量E_(标证)(t)的标准不确定度第75页
        6.2.2 输入量△e(t)的标准不确定度第75-77页
    6.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第77-78页
    6.4 扩展不确定度第78页
    6.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2页
    7.1 研究总结第79-80页
    7.2 后续展望第80-82页
        7.2.1 测量能力的提高第80-81页
        7.2.2 测量功能的增加第81页
        7.2.3 系统的拓展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LA-RTI的AOS接收端分布式仿真系统研究
下一篇:大负荷承载螺栓的超声波探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