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政府监管视角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1-17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7-18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8-19页
    1.6 本章小结第19-20页
2 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第20-28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25页
        2.1.1 电子商务概念第20-22页
        2.1.2 信用的概念第22-23页
        2.1.3 信用体系的概念第23-24页
        2.1.4 政府信用监管的概念第24-25页
    2.2 理论基础第25-26页
        2.2.1 政府管制理论第25页
        2.2.2 增进政府回应理论第25-26页
        2.2.3 信用成本理论第26页
    2.3 政府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第26-27页
        2.3.1 信用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第26-27页
        2.3.2 政府监管对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现状第28-34页
    3.1 电子商务信用模式第28-30页
        3.1.1 中间商模式第28-29页
        3.1.2 担保人模式第29页
        3.1.3 网络运营模式第29-30页
        3.1.4 委托授权模式第30页
    3.2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第30-33页
        3.2.1 电子商务第三方信用管理体系第30-31页
        3.2.2 工商部门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第31-32页
        3.2.3 银行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第34-45页
    4.1 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信用的监管存在漏洞第34-36页
        4.1.1 政府部门电子商务信用联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第34页
        4.1.2 新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信用的政府监管处于“真空”状态第34-35页
        4.1.3 电子商务信用数据库建设不成熟第35页
        4.1.4 政府未将电子商务亮照经营信息透明化第35-36页
        4.1.5 政府实效监管电子商务信用的平台建设缓慢第36页
    4.2 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松弛第36-38页
        4.2.1 政府部门对第三方交易平台内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审核不严格第36-37页
        4.2.2 政府未拓宽消费者投诉渠道第37页
        4.2.3 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广告的监管失灵第37-38页
        4.2.4 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售后信用的监管尚未起步第38页
    4.3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短板”第38-40页
        4.3.1 政府部门尚未细化信用评价指标第38-39页
        4.3.2 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信用炒作行为的把控不足第39-40页
        4.3.3 政府部门尚未建立可比性高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指数第40页
    4.4 电子商务信用法规尚未出台第40-43页
        4.4.1 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的专项法规尚未面世第40-43页
        4.4.2 社会失信惩罚的法规未制定第43页
    4.5 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第43-44页
        4.5.1 失信行为普遍第43-44页
        4.5.2 电子商务经营者信用理念欠缺第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世界各国(地区)信用管理模式第45-50页
    5.1 美国模式第45-46页
        5.1.1 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第45页
        5.1.2 规范的电子商务信用执法机构第45页
        5.1.3 政府监管下的信用中介机构发挥有力作用第45-46页
        5.1.4 市场参与者强烈的信用意识第46页
        5.1.5 政府监管下全方位的社会失信惩罚机制第46页
    5.2 欧洲大陆国家模式第46-47页
        5.2.1 政府领导下的中央银行对社会信用信息进行监管第46页
        5.2.2 政府主导下的征信机构强制采集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第46-47页
    5.3 发展中国家(地区)建设信用体系的经验第47-49页
        5.3.1 政府主导下社会信贷资料库的建立第47页
        5.3.2 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商务信用体系第47-48页
        5.3.3 政府引导下发挥重大作用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第48页
        5.3.4 建设电子商务信用法律体系第48页
        5.3.5 政府部门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加强第48-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6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第50-62页
    6.1 政府部门填补电子商务信用监管的漏洞第50-55页
        6.1.1 建设政府部门联动监管体系第50-51页
        6.1.2 将新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信用纳入政府监管体系第51页
        6.1.3 引用先进技术建设电子商务信用数据库第51-54页
        6.1.4 向社会公开电子商务经营者信息第54-55页
        6.1.5 加快电子商务信用实效监管平台建设第55页
    6.2 政府部门强化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信用监管力度第55-57页
        6.2.1 严格审核电子商务经营者经营资质第55-56页
        6.2.2 扩宽消费者投诉渠道第56页
        6.2.3 加大虚假广告惩处力度第56-57页
        6.2.4 建立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售后信用体系第57页
    6.3 治理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短板”第57-59页
        6.3.1 细化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指标第57-58页
        6.3.2 加强对信用炒作行为的监管第58页
        6.3.3 提高电子商务信用指数可比性第58-59页
        6.3.4 建立政府与第三方机构共同监管的新型评价体系第59页
    6.4 出台电子商务信用法规第59-60页
        6.4.1 颁布电子商务交易专项法规第59页
        6.4.2 建立社会失信惩罚机制第59-60页
    6.5 提高公民信用意识第60-61页
        6.5.1 加强信用意识教育第60页
        6.5.2 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第60-61页
    6.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7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康跃科技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脑颅CT图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