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四、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综艺类公益节目概述 | 第17-28页 |
第一节 综艺类公益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二、我国综艺类公益节目的兴起背景 | 第19-20页 |
三、我国综艺类公益节目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四、综艺类公益节目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第二节 综艺类公益节目内容分析 | 第21-24页 |
一、主题内容 | 第21-23页 |
二、表现手法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综艺类公益节目的形态特征 | 第24-25页 |
一、观赏性 | 第24页 |
二、教化性 | 第24-25页 |
三、体验性 | 第25页 |
第四节 综艺类公益节目的传播路径 | 第25-28页 |
一、初次传播:电视媒体发力 | 第25-26页 |
二、二次传播:网络、报纸等多方跟进 | 第26页 |
三、社会动员: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互动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综艺类公益节目的社会价值 | 第28-36页 |
第一节 体现媒体社会责任 实现和谐传播 | 第28-30页 |
一、释放健康的娱乐功能 | 第28-29页 |
二、承担了“把关”职责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培养公民慈善意识 | 第30-31页 |
一、情感启迪 激发受众慈善意识 | 第30-31页 |
二、寓教于乐 鼓励公民公益行动 | 第31页 |
第三节 净化媒介生态 | 第31-34页 |
一、避免娱乐化趋势加重 | 第32-33页 |
二、避免商业化趋势加重 | 第33-34页 |
第四节 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 第34-36页 |
一、突出社会问题 引发各方关注 | 第34页 |
二、提供交流平台 联动各界机构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综艺类公益节目的文化价值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彰显主流价值观 | 第36-39页 |
一、凸显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 第36-37页 |
二、倡导积极健康的娱乐观 | 第37-38页 |
三、提高大众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传承本土文化 | 第39-40页 |
一、继承民族文化传统 | 第39-40页 |
二、强化文化认同 | 第40页 |
第三节 弘扬人文精神 | 第40-44页 |
一、凸显人的价值 | 第41页 |
二、关注人的生活 | 第41-42页 |
二、重视人的需求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综艺类公益节目的媒介价值 | 第44-50页 |
第一节 推动和谐电视媒体的构建 | 第44-47页 |
一、创新综艺节目形态 | 第44-45页 |
二、塑造媒体形象 | 第45-46页 |
三、正确的舆论导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带来平民化的媒介视角 | 第47-50页 |
一、贴近“原型情境” | 第48页 |
二、满足平民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从《梦想星搭档》看综艺类公益节目的价值提升 | 第50-57页 |
第一节 从《梦想星搭档》看综艺类公益节目的社会价值的提升 | 第50-52页 |
一、打破煽情氛围 彰显公益活力 | 第51页 |
二、运用电视语言 增强观赏性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从《梦想星搭档》看综艺类公益节目文化价值的丰富 | 第52-54页 |
一、以宽阔的视野丰富节目内涵 | 第52-53页 |
二、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统一 | 第53页 |
三、文化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 第53-54页 |
第三节 从《梦想星搭档》看综艺类公益节目媒介价值的革新 | 第54-57页 |
一、更新制作理念 | 第54-55页 |
二、走专业化公益道路 | 第55页 |
三、实现媒体角色转换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