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速视频的目标状态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基于高速视频的运动目标状态识别总体方案 | 第13-26页 |
2.1 主要技术指标 | 第13页 |
2.2 动目标状态识别原理与系统组成 | 第13-15页 |
2.2.1 识别原理 | 第13-14页 |
2.2.2 系统组成 | 第14-15页 |
2.3 各模块功能分析 | 第15-25页 |
2.3.1 高帧频图像采集模块 | 第15-16页 |
2.3.2 图像预处理模块 | 第16-22页 |
2.3.3 特征向量生成模块 | 第22-24页 |
2.3.4 模板数据库的建立模块 | 第24页 |
2.3.5 运动状态识别模块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运动目标特征值提取 | 第26-34页 |
3.1 算法原理 | 第26-28页 |
3.1.1 找矩原理 | 第26-27页 |
3.1.2 特征向量生成原理 | 第27-28页 |
3.2 算法步骤 | 第28-33页 |
3.2.1 图像的灰度化处理 | 第28页 |
3.2.2 图像的边缘处理 | 第28-29页 |
3.2.3 图像的二值化处理 | 第29-31页 |
3.2.4 运动目标的检测与提取 | 第31页 |
3.2.5 运动目标特征提取 | 第31-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4 模板数据库构建 | 第34-50页 |
4.1 姿态角的表示 | 第34-36页 |
4.1.1 地面坐标系、机体坐标系 | 第34-35页 |
4.1.2 姿态角 | 第35页 |
4.1.3 飞碟姿态角的表示 | 第35-36页 |
4.2 模板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 第36-38页 |
4.2.1 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 第36页 |
4.2.2 采用的仪器设备 | 第36-38页 |
4.3 模板数据库的构建步骤 | 第38页 |
4.4 不同距离、不同位置、不同姿态下模板的构建 | 第38-49页 |
4.4.1 模板数据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4.4.2 不同距离下的模板缩放 | 第39-40页 |
4.4.3 同一距离不同位置时的模板构建 | 第40-42页 |
4.4.4 同一距离不同姿态下的模板构建 | 第42-49页 |
4.5 小结 | 第49-50页 |
5 基于特征模板的运动目标状态识别 | 第50-59页 |
5.1 运动目标状态识别算法原理 | 第50-51页 |
5.2 目标状态识别算法步骤 | 第51页 |
5.3 目标状态识别实验验证 | 第51-58页 |
5.3.1 实验条件 | 第51页 |
5.3.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5.4 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