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1.1 棉浆黑液的来源与危害 | 第12-13页 |
1.1.2 棉浆黑液的治理及利用现状 | 第13-14页 |
1.2 黑液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2.1 碱回收技术 | 第14-15页 |
1.2.2 木质素回收技术 | 第15页 |
1.2.3 膜分离技术 | 第15-16页 |
1.2.4 热转化技术 | 第16-22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2-24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22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棉浆黑液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 第24-34页 |
2.1 实验 | 第24-29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2.2.1 棉浆黑液的化学性质 | 第29-31页 |
2.2.2 棉浆黑液的物理性能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棉浆黑液水热碳化制备水热焦碳 | 第34-44页 |
3.1 实验 | 第34-3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2.1 不同CO_2压力条件对棉浆黑液进行水热碳化反应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2 不同保温温度下对棉浆黑液进行水热碳化反应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棉浆黑液水热碳化产物的性质及碱回收性能分析 | 第44-54页 |
4.1 实验 | 第44-46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4.2.1 不同温度下所得水热焦碳的性质 | 第46-49页 |
4.2.2 碱回收可行性 | 第49-52页 |
4.2.3 蒸煮条件以碱回收液的蒸煮结果 | 第52-53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第5章 棉浆黑液固形物热解动力学分析 | 第54-64页 |
5.1 实验 | 第54-55页 |
5.1.1 原料 | 第54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5.2.1 元素分析 | 第55-56页 |
5.2.2 黑液固形物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第56-59页 |
5.2.3 黑液中提取的碱木素与多糖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第59-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4-6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65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