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论文--纤维素化学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离子液体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第13-15页
        1.2.1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第13页
        1.2.2 植物纤维原料细胞壁的结构特点第13-14页
        1.2.3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特性对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4-15页
    1.3 植物纤维类原料的预处理技术简介第15-17页
    1.4 离子液体在植物纤维原料的应用第17-22页
        1.4.1 离子液体简介第17页
        1.4.2 植物纤维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机制第17-18页
        1.4.3 离子液体特性对植物纤维溶解作用的影响第18-20页
        1.4.4 离子液体溶解植物纤维原料的影响因素第20-22页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2-24页
        1.5.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页
        1.5.2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响应面法优化[Amim]Cl预处理杂交狼尾草工艺第24-36页
    2.1 实验部分第24-28页
        2.1.1 原料及试剂第24-25页
        2.1.2 中心组合设计第25页
        2.1.3 [Amim]Cl预处理第25页
        2.1.4 纤维素酶解第25-26页
        2.1.5 分析方法第26-28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8-34页
        2.2.1 建立酶解效率预测模型第28-29页
        2.2.2 预测模型评价第29-31页
        2.2.3 预处理工艺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对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31-34页
        2.2.4 预测模型的检验第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Amim]Cl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微观结构及酶解性能的变化第36-48页
    3.1 实验部分第36-39页
        3.1.1 原料与试剂第36-37页
        3.1.2 [Amim]Cl预处理第37页
        3.1.3 化学组分分析第37页
        3.1.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7-38页
        3.1.5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8页
        3.1.6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38-39页
        3.1.7 比表面积(BET)分析第39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9-47页
        3.2.1 [Amim]Cl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主要化学组分分析第39页
        3.2.2 [Amim]Cl预处理后杂交狼尾草化学结构的变化第39-41页
        3.2.3 [Amim]Cl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纤维内部氢键含量的变化第41-43页
        3.2.4 [Amim]Cl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第43-45页
        3.2.5 [Amim]Cl体系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表面形态的变化第45-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O_2/[Emim]Ac体系预处理杂交狼尾草工艺探究第48-56页
    4.1 实验部分第48-49页
        4.1.1 原料及试剂第48页
        4.1.2 O_2/[Emim]Ac体系预处理第48-49页
        4.1.3 纤维素酶解第49页
        4.1.4 离子色谱(IC)法测定酶水解后的葡萄糖含量第4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4.2.1 O_2/[Emim]Ac体系中各组分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4.2.2 预处理温度对O_2/[Emim]Ac体系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0-51页
        4.2.3 预处理时间对O_2/[Emim]Ac体系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1-53页
        4.2.4 固液比对O_2/[Emim]Ac体系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3-54页
        4.2.5 [Emim]Ac的循环使用研究第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O_2/[Emim]Ac体系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微观结构及酶解性能的变化第56-62页
    5.1 实验部分第56-57页
        5.1.1 原料及试剂第56页
        5.1.2 O_2/[Emim]Ac体系预处理第56-57页
        5.1.3 化学组分分析第57页
        5.1.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57页
        5.1.5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57页
        5.1.6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57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7-61页
        5.2.1 O_2/[Emim]Ac体系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主要化学组分分析第57页
        5.2.2 O_2/[Emim]Ac体系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57-59页
        5.2.3 O_2/[Emim]Ac体系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59-60页
        5.2.4 O_2/[Emim]Ac体系预处理前后杂交狼尾草的扫描电镜分析第60-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致谢第74-76页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杨木自水解过程中木素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甲酸制浆的影响
下一篇:棉浆黑液的水热碳化法制备水热焦碳及碱回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