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近红外荧光蛋白的分子进化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1.1 GFP类蛋白超家族的系统发生分析第16-17页
    1.2 红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7-28页
        1.2.1 红色荧光蛋白发色团成熟机制第17-23页
            1.2.1.1 DsRed类红色荧光蛋白第18-19页
            1.2.1.2 黄色、橙色及远红荧光蛋白第19页
            1.2.1.3 长斯托克斯位移红色荧光蛋白第19-20页
            1.2.1.4 光调控红色荧光蛋白第20-21页
            1.2.1.5 Kaede类蛋白家族第21-23页
        1.2.2 近红外荧光蛋白的研究及应用第23-28页
            1.2.2.1 近红外荧光蛋白简介第23-24页
            1.2.2.2 近红外荧光蛋白(细菌光敏色素蛋白)的表型和性质第24-25页
            1.2.2.3 近红外荧光蛋白的应用第25-28页
    1.3 红色荧光蛋白分子进化方法第28-30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30-31页
第2章 近红外荧光蛋白量子产率提高第31-67页
    2.1 实验设计思路第31-3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2-39页
        2.2.1 实验材料第32-39页
            2.2.1.1 质粒与菌株第32-33页
            2.2.1.2 引物第33-37页
            2.2.1.3 试剂和耗材第37页
            2.2.1.4 培养基和主要缓冲液第37-39页
        2.2.2 实验主要仪器第39页
    2.3 实验方法第39-50页
        2.3.1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第39-40页
        2.3.2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第40-41页
        2.3.3 近红外荧光蛋白的突变与筛选第41-44页
            2.3.3.1 利用全质粒扩增的定点突变第41-42页
            2.3.3.2 利用重叠延伸PCR的定点突变第42-43页
            2.3.3.3 定点突变的PCR反应体系第43页
            2.3.3.4 荧光蛋白突变体的筛选第43-44页
        2.3.4 近红外荧光蛋白的表达、纯化与浓缩第44-45页
        2.3.5 近红外荧光蛋白纯度分析及浓度测定第45-46页
            2.3.5.1 荧光蛋白纯度分析第45页
            2.3.5.2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45-46页
        2.3.6 近红外荧光蛋白光学性质测定第46-48页
            2.3.6.1 光谱扫描第46-47页
            2.3.6.2 荧光蛋白摩尔吸光系数测定第47页
            2.3.6.3 荧光蛋白量子产率测定第47-48页
        2.3.7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第48-49页
            2.3.7.1 细胞传代培养第48页
            2.3.7.2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第48-49页
            2.3.7.3 脂质体转染第49页
        2.3.8 荧光成像和数据分析第49-50页
    2.4 结果和分析第50-64页
        2.4.1 mNeptune684第七β-折叠片的改造第50-52页
            2.4.1.1 二级结构预测及分析第50-51页
            2.4.1.2 荧光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及筛选第51-52页
        2.4.2 近红外荧光蛋白发色团邻近氨基酸的改造第52-64页
            2.4.2.1 发色团邻近氨基酸突变位点的选取第52-53页
            2.4.2.2 荧光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及筛选第53-56页
            2.4.2.3 荧光蛋白突变体的纯化第56-58页
                2.4.2.3.1 SDS-PAGE纯度分析第56-57页
                2.4.2.3.2 Lowry法荧光蛋白浓度测定第57-58页
            2.4.2.4 荧光蛋白光学性质的表征第58-61页
                2.4.2.4.1 mNeptune684及其相关突变体激发和发射光谱测定第58-59页
                2.4.2.4.2 mNeptune684及相关突变体相对量子产率的测定第59-61页
                2.4.2.4.3 mNeptune684_M11V摩尔吸光系数的测定第61页
            2.4.2.5 荧光蛋白细胞内荧光强度测定第61-64页
                2.4.2.5.1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2-63页
                2.4.2.5.2 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荧光强度分析第63-64页
    2.5 讨论第64-67页
第3章 近红外荧光蛋白拉曼光谱分析第67-73页
    3.1 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介绍第67-68页
    3.2 近红外荧光蛋白mNeptune684与mNeptune的拉曼光谱分析第68-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达木盆地G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烟曲霉壳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