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普通小麦—冰草7P异源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1.1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第12-15页
        1.1.1 小麦与野生近缘植物远缘杂交的意义第12-14页
        1.1.2 小麦与冰草远缘杂交的现状第14-15页
    1.2 异源易位系的诱导与外源染色质的检测方法第15-18页
        1.2.1 异源易位系的诱导方法第15-16页
        1.2.2 外源染色质的检测方法第16-18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3.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小麦-冰草 7P二体附加系Ⅱ51 的基本农艺性状第20-24页
    2.1 实验材料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0-22页
    2.4 讨论第22-24页
第三章 小麦-冰草 7P异源易位系的诱导与细胞学检测第24-33页
    3.1 实验材料第25页
    3.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3.2.1 辐照诱导易位系的方法第25页
        3.2.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第25-26页
        3.2.3 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第26页
        3.2.4 染色体制片第26页
        3.2.5 GISH检测方法第26页
        3.2.6 双色FISH检测方法第2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3.3.1 小麦-冰草 7P异源易位系的诱导与GISH检测第26-28页
        3.3.2 辐照小麦-冰草 7P易位系后代的检测第28-29页
        3.3.3 小麦-冰草 7P异源易位系的FISH检测第29-31页
    3.4 讨论第31-33页
        3.4.1 辐照诱导易位系的特点第31-32页
        3.4.2 诱导小麦-冰草 7P易位系的意义第32-33页
第四章 小麦-冰草 7P易位系和缺失系的分子标记鉴定第33-38页
    4.1 实验材料第33页
    4.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第33页
        4.2.2 7P特异STS标记的筛选与易位系和缺失系的鉴定第33-3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4.3.1 冰草 7P染色体特异STS标记的筛选第34页
        4.3.2 易位系和缺失系的STS分子标记检测第34-36页
    4.4 讨论第36-38页
        4.4.1 利用分子标记对外源染色质进行检测第36-37页
        4.4.2 冰草 7P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的意义第37-38页
第五章 小麦-冰草 7P易位系和缺失系 重要性状初步分析第38-41页
    5.1 实验材料第38页
    5.2 实验方法第38页
        5.2.1 易位系和缺失系外源染色体片段的检测第38页
        5.2.2 易位系和缺失系的农艺性状调查与统计第3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5.3.1 易位系和缺失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分析第38-39页
        5.3.2 冰草 7P染色体高千粒重基因的初步定位第39-40页
    5.4 讨论第40-41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蒙德氏棉、达尔文氏棉BAC文库的构建及特异单克隆的筛选
下一篇:陆地棉光敏雄性不育系中9106不育基因ys-1的遗传分析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