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网的校园营销生态系统研究--以中国移动兰州公司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 (一)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2-13页 |
| (三)研究贡献 | 第13页 |
| 三、中国校园市场的分析 | 第13-16页 |
| (一)校园市场的SWOT分析 | 第13-15页 |
| (二)校园市场的矩阵分析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 一、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 第16-19页 |
| (一)价值网理论 | 第16-17页 |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18页 |
| (三)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 二、国内外的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 (一)关于价值网理论 | 第19-20页 |
| (二)关于商业生态系统 | 第20页 |
| (三)基于价值网的生态系统研究发展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基于运营商的价值网生态系统 | 第22-25页 |
| 一、移动运营商的价值网生态系统的意义 | 第22页 |
| 二、移动运营商的价值网生态系统的概念 | 第22-23页 |
| (一)平台 | 第22页 |
| (二)产品 | 第22-23页 |
| (三)服务 | 第23页 |
| 三、移动运营商的价值网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基于价值网的校园营销生态系统(案例研究) | 第25-34页 |
| 一、中国移动兰州校园市场环境分析 | 第25-27页 |
| (一)宏观环境分析 | 第25-26页 |
| (二)微观环境分析 | 第26-27页 |
| (三)竞争环境分析 | 第27页 |
| 二、兰州校园营销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 | 第27-28页 |
| 三、兰州校园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 | 第28-31页 |
| (一)产品策略 | 第28页 |
| (二)价格策略 | 第28-29页 |
| (三)渠道策略 | 第29-30页 |
| (四)促销策略 | 第30-31页 |
| 四、营销策略的实施与控制 | 第31-34页 |
| (一)实施管理创新计划 | 第31-32页 |
| (二)创新运营管理理念 | 第32-33页 |
| (三)改进公司考核制度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完善营销生态系统建设措施 | 第34-41页 |
| 一、流量经营 | 第34-36页 |
| (一)加快4G发展 | 第34-35页 |
| (二)丰富流量“商品化”内涵 | 第35-36页 |
| (三)培育业务应用规模 | 第36页 |
| 二、存量经营 | 第36-37页 |
| (一)分层分级打造存量客户价值经营体系 | 第36-37页 |
| (二)坚持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生命线 | 第37页 |
| (三)户移融合,实现校园市场破局 | 第37页 |
| 三、集客经营 | 第37-39页 |
| (一)引领移动化方向 | 第37-38页 |
| (二)优化业务流程 | 第38-39页 |
| 四、新业务的发展 | 第39-41页 |
| (一)新业务发展 | 第39页 |
| (二)打造“和”业务体系 | 第39-41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1-42页 |
| 一、结论 | 第41页 |
| 二、研究局限 | 第41页 |
|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