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对口援疆政策的理论分析与历史实践 | 第13-19页 |
(一)对口援疆政策的理论分析 | 第13-16页 |
1.对口援疆政策的含义 | 第13页 |
2.对口援疆政策的依据 | 第13-15页 |
3.对口援疆政策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二)对口援疆工作的发展历程 | 第16-19页 |
1.对口援疆工作起步阶段(1997-2005年) | 第16页 |
2.对口援疆工作发展阶段(2005-2010年) | 第16-17页 |
3.对口援疆工作成熟阶段(2010年至今) | 第17-19页 |
二、新一轮对口援疆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山东为例 | 第19-26页 |
(一)民生援疆:凝聚了民心民力 | 第19-21页 |
1.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 第19-20页 |
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 第20页 |
3.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 第20-21页 |
4.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 第21页 |
(二)产业援疆:提升新疆的自我发展能力 | 第21-22页 |
1.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 第22页 |
2.支持园区建设,探索园区发展模式 | 第22页 |
3.服务业得到一定发展 | 第22页 |
(三)智力援疆:为新疆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人才 | 第22-24页 |
1.干部人才援疆成效突出 | 第23页 |
2.教育援疆力度空前 | 第23-24页 |
(四)交流交往交融:增进民族团结 | 第24-26页 |
1.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结对支持关系 | 第24-25页 |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援疆 | 第25页 |
3.加强文化交流 | 第25-26页 |
三、对口援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 第26-30页 |
(一)对口援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1.援疆机制不够完善 | 第26页 |
2.民生援疆存在一定的不足 | 第26-27页 |
3.产业援疆尚有待完善之处 | 第27页 |
4.智力援疆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 第27-28页 |
5.文化援疆有待进一步发展 | 第28页 |
(二)对口援疆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8-30页 |
1.援疆队伍部分人员的个人认识不到位 | 第28页 |
2.支援地政府偏离新疆经济社会实际 | 第28页 |
3.援疆企业重视形象、效益,忽视当地实际发展需要 | 第28-29页 |
4.受援地过度依赖援疆政策,自身缺乏发展的主动性 | 第29页 |
5.援疆工作缺少法制约束 | 第29-30页 |
四、基于提高新疆自主发展能力的援疆对策 | 第30-34页 |
(一)进一步加大民生援疆力度 | 第30页 |
1.继续支持农村安居房建设 | 第30页 |
2.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第30页 |
3.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 第30页 |
4.促进就业 | 第30页 |
(二)继续推进园区建设,完善产业援疆 | 第30-31页 |
1.加强对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 第30-31页 |
2.为产业援疆设立专门的“委员会” | 第31页 |
3.积极扶持具有喀什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 | 第31页 |
(三)努力完善智力援疆 | 第31-32页 |
1.坚持硬件和软件相结合 | 第31页 |
2.完善和结对帮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 | 第31页 |
3.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强当地人才队伍建设 | 第31-32页 |
(四)加深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新疆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 第32页 |
1.支持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常态化 | 第32页 |
2.支持文化设施和交流平台建设 | 第32页 |
3.加强现代思想文化宣传 | 第32页 |
(五)加强基层阵地建设,营造新疆发展的良好环境 | 第32-34页 |
1.巩固和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及配套建设 | 第32页 |
2.完善反恐维稳装备配置 | 第32-33页 |
3.大力支持维稳技防体系建设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