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南地区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9-1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2 研究结构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1.1 自然环境领域脆弱性研究 | 第13-14页 |
2.1.2 社会经济领域脆弱性研究 | 第14-16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2.1 自然环境领域脆弱性研究 | 第16-17页 |
2.2.2 社会经济领域脆弱性研究 | 第17-18页 |
2.3 综合评述 | 第18-20页 |
3 经济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 | 第20-27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3.1.1 脆弱性 | 第20页 |
3.1.2 经济系统脆弱性 | 第20-21页 |
3.2 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22-27页 |
3.3.1 指标建立原则 | 第22-23页 |
3.3.2 指标设定 | 第23页 |
3.3.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23-25页 |
3.3.4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5-27页 |
4 辽中南地区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 | 第27-41页 |
4.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4.1.1 辽中南地区概况 | 第27-28页 |
4.1.2 数据来源与收集 | 第28页 |
4.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4.2.1 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计算结果 | 第28-30页 |
4.2.2 经济系统脆弱性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 第30-35页 |
4.2.3 经济系统脆弱性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 第35-38页 |
4.3 辽中南地区经济系统脆弱性障碍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4.3.1 障碍度测评 | 第38-39页 |
4.3.2 障碍度分析 | 第39-41页 |
5 辽中南地区经济系统脆弱性应对措施 | 第41-43页 |
5.1 低等脆弱性地区应对措施 | 第41-42页 |
5.2 中等脆弱性地区应对措施 | 第42页 |
5.3 较高脆弱性地区应对措施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