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引言 | 第11-21页 |
(一) 生命教育概述 | 第11-14页 |
1. 生命教育发展之历程 | 第11-12页 |
2. 生命教育存在之必要 | 第12-14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14-21页 |
1. 生命教育理论中的问题 | 第14-17页 |
(1) 生命教育之“生命”界定 | 第14-16页 |
(2) 生命教育之“立场”界定 | 第16-17页 |
2. 生命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 第17-21页 |
(1) 生命教育实施步履艰难 | 第17页 |
(2) 生命教育实践误区重重 | 第17-21页 |
二、生命教育之真谛的完整诠释 | 第21-32页 |
(一) 生命教育之“生命”的再厘定 | 第21-22页 |
(二) 祈盼对“非人之生命”的关怀 | 第22-23页 |
(三) 遵循“人之生命”的三大特征 | 第23-32页 |
1. 呵护人之生命的自然性 | 第24-27页 |
2. 涵养人之生命的精神性 | 第27-30页 |
3. 完善人之生命的社会性 | 第30-32页 |
三、生命教育之双重立场的辩证统一 | 第32-45页 |
(一) 生命教育存在二律背反 | 第32页 |
(二) 生命教育兼顾两个立场 | 第32-45页 |
1. 生命教育的个体立场 | 第32-42页 |
(1) 引发人性之最卓越 | 第33-38页 |
(2) 获取人之生活意义 | 第38-42页 |
2. 生命教育的社会立场 | 第42-45页 |
四、生命教育之实践的再思考 | 第45-58页 |
(一) 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 第45-47页 |
(二) 生命教育实践主体的多元性 | 第47-52页 |
1. 安全教育 | 第47-49页 |
2. 道德教育 | 第49-51页 |
3. 死亡教育 | 第51-52页 |
(三) 生命教育实践运作的关键点 | 第52-58页 |
1. 培育“卓越的教师” | 第52-56页 |
2. 寻求批判与重建的连接点 | 第56-58页 |
五、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一) 简要总结 | 第58-59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