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薏苡仁不同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提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部分 薏苡仁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免疫功能和水盐转运的影响第14-26页
    1 实验材料第14页
        1.1 实验动物第14页
        1.2 实验药物第14页
        1.3 实验饲料第14页
        1.4 实验仪器第14页
    2 实验方法第14-16页
        2.1 薏苡仁各组分拆分制备第14-15页
        2.2 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模型制备第15页
        2.3 分组及干预第15-16页
        2.4 检测指标第16页
        2.5 统计学方法第16页
    3 研究结果第16-25页
        3.1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体重、自主活动和一般状况影响第16-17页
        3.2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第17-20页
        3.3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IFN-γ、IL-2、IL-4影响第20-21页
        3.4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IgA、IgG和C3影响第21-22页
        3.5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水负荷指数的影响第22-23页
        3.6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饮水、尿量影响第23-24页
        3.7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尿量、饮水量影响的协方差分析第24页
        3.8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ALD、ADH影响第24-25页
    4 小结第25-26页
第二部分 薏苡仁及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空肠mRNA表达谱的影响第26-36页
    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1.1 薏苡仁组分拆分制备第26页
        1.2 实验动物及模型复制第26页
        1.3 分组及干预第26页
        1.4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第26-27页
    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1 mRNA表达谱分析方法第27页
        2.2 qRT-PCR分析第27-29页
        2.3 数据分析第29页
    3 实验结果第29-35页
        3.1 基因表达谱分析样品总RNA质量评价第29页
        3.2 mRNA表达谱检测结果第29-33页
        3.3 qRT-PCR验证结果第33-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第三部分 差异mRNA的基因本体论分析第36-54页
    1 数据来源第36页
    2 基因本体论分析(Gene Ontology analysis,GO分析)第36页
    3 结果第36-46页
        3.1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第36-38页
        3.2 薏苡仁水煎液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第38-39页
        3.3 薏苡仁蛋白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第39-41页
        3.4 薏苡仁多糖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第41-42页
        3.5 薏苡仁淀粉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第42-44页
        3.6 薏苡仁油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第44-46页
    4 GO模块的综合评价第46-53页
        4.1 薏苡各拆分组分对基底膜相关基因影响的综合评价第46-47页
        4.2 薏苡仁各拆分组分对细胞间隙相关基因影响的综合评价第47-49页
        4.3 薏苡仁各拆分组分对转运功能相关基因影响的综合评价第49-51页
        4.4 薏苡仁各拆分组分对免疫功能相关影响的综合评价第51-53页
    5 小结第53-54页
第四部分 水通道蛋白AQP3蛋白表达第54-62页
    1 实验材料第54-55页
        1.1 样本准备第54页
        1.2 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2 实验方法第55-59页
        2.1 免疫组化第55页
        2.2 Western blot第55-58页
        2.3 统计学分析第58-59页
    3 研究结果第59-60页
        3.1 免疫组化法分析薏苡仁各组分对AQP3的影响第59-60页
        3.2 Western blot法分析薏苡仁不同组分对AQP3表达的影响第60页
    4 小结第60-62页
讨论第62-82页
    1 中药性味理论研究现状第62-63页
    2 薏苡仁性味功效及药理学研究第63-64页
    3 小肠在脾虚水湿不化证发生中的作用第64-66页
    4 薏苡仁及其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作用评价第66-67页
    5 mRNA表达谱分析方法第67-68页
    6 差异基因的GO分析第68-72页
        6.1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小肠上皮细胞基底膜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8-69页
        6.2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小肠上皮细胞间隙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9-70页
        6.3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第70-71页
        6.4 薏苡仁不同组分对转运功能的影响第71-72页
    7 薏苡仁对脾虚水湿不化证作用的机制探讨第72-80页
        7.1 溶质转运蛋白家族(Solute carrier family,Slc家族)第72-73页
        7.2 水通道蛋白家族(Aquaporin,AQP家族)第73-74页
        7.3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r)第74-75页
        7.4 趋化因子家族(Chemokines family)第75-77页
        7.5 精氨酸酶(arginase,Arg)第77-78页
        7.6 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第78页
        7.7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第78-79页
        7.8 硒蛋白P(Selenoprotein P,SePPl)第79-80页
        7.9 其他第80页
    8. 小结第80-82页
结语第82-84页
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8页
附录1 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建立的标准操作规程第98-102页
附录2 脾虚水湿不化模型评价的标准操作规程第102-104页
附录3 英文缩写第104-106页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查新报告第110-124页
论文论著第124-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fn2及线粒体膜电位探讨补肾中药对高龄肾气阴两虚IVF患者治疗结局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脾主肌肉和PGC-1α-FNDC5/Irisin信号通路探讨健脾方对T2DM大鼠肌肉和脂肪IR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