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1 课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 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3.1 厌氧氨氧化菌的发现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2 厌氧氨氧化菌的特性 | 第17-20页 |
1.3.3 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研究 | 第20-22页 |
1.4 代表性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 | 第22-24页 |
1.4.1 SHARON-ANAMMOX工艺 | 第22-23页 |
1.4.2 CANON工艺 | 第23-24页 |
1.5 纳米二次离子探针技术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应用 | 第24-27页 |
1.5.1 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1.5.2 在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5.3 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4 在其它元素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9页 |
2.1 实验装置与操作条件 | 第29页 |
2.2 接种污泥与试验废水 | 第29-31页 |
2.3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31-32页 |
2.4 培养实验 | 第32-34页 |
2.4.1 常规培养实验 | 第32-33页 |
2.4.2 稳定性同位素培养实验 | 第33-34页 |
2.5 检测方法 | 第34-38页 |
2.5.1 常规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 第34页 |
2.5.2 微生物相观察 | 第34-35页 |
2.5.3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2.5.4 NANOSIMS分析 | 第37-38页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第3章 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 | 第39-49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EGSB反应器的运行效能 | 第39-43页 |
3.2.1 EGSB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 第39-42页 |
3.2.2 EGSB反应器的厌氧氨氧化活性 | 第42-43页 |
3.3 富集培养前后优势种群的变化 | 第43-44页 |
3.4 ANAMMOX富集培养物中AAOB的相对丰度分析 | 第44-46页 |
3.5 ANAMMOX富集培养物形态观察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小分子有机物对ANAMMOX富集培养物活性及生长的影响 | 第49-68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乙酸盐对ANAMMOX富集培养物的活性及生长的影响 | 第50-57页 |
4.2.1 乙酸盐作用下ANAMMOX富集培养物的脱氮性能 | 第50-53页 |
4.2.2 乙酸盐的浓度变化 | 第53-54页 |
4.2.3 乙酸盐作用下ANAMMOX富集培养物中AAOB的生长 | 第54-57页 |
4.3 丙酸盐对ANAMMOX富集培养物的活性及生长的影响 | 第57-64页 |
4.3.1 丙酸盐作用下ANAMMOX富集培养物的脱氮性能 | 第57-60页 |
4.3.2 丙酸盐的浓度变化 | 第60-61页 |
4.3.3 丙酸盐作用下ANAMMOX富集培养物中AAOB的生长 | 第61-64页 |
4.4 丙氨酸对ANAMMOX富集培养物活性的影响 | 第64-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厌氧氨氧化菌JETTENIA ASIATICA小分子有机物营养特性研究 | 第68-97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厌氧氨氧化菌JETTENIA ASIATICA细胞的辨识 | 第68-71页 |
5.3 JETTENIA ASIATICA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吸收 | 第71-83页 |
5.3.1 Jettenia asiatica对乙酸盐的吸收 | 第71-78页 |
5.3.2 Jettenia asiatica对丙酸盐的吸收 | 第78-83页 |
5.4 有机物作用下的JETTENIA ASIATICA对氨氮的吸收与转化 | 第83-91页 |
5.4.1 分批培养时Jettenia asiatica对氨氮的吸收与转化 | 第83-87页 |
5.4.2 分批补料培养时Jettenia asiatica对氨氮的吸收 | 第87-91页 |
5.5 JETTENIA ASIATICA对小分子有机物的代谢途径分析 | 第91-95页 |
5.5.1 碳代谢中心的确定 | 第91-93页 |
5.5.2 碳代谢途径的推测 | 第93-9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4页 |
附录 | 第114-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个人简历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