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切换系统 | 第12-19页 |
1.1.1 切换系统的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切换系统的研究问题和方法 | 第14-19页 |
1.2 网络控制系统 | 第19-22页 |
1.2.1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1.2.2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问题及方法 | 第21-22页 |
1.3 时滞系统 | 第22-26页 |
1.3.1 时滞系统的研究背景 | 第22-24页 |
1.3.2 时滞系统稳定性判定和控制器设计 | 第24-26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6-28页 |
第2章 基于逻辑的主动队列管理切换控制方法 | 第28-39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基于LYAPUNOV方法的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反馈镇定 | 第28-31页 |
2.2.1 系统描述与假设 | 第28-30页 |
2.2.2 观测器及切换控制 | 第30-31页 |
2.2.3 切换逻辑 | 第31页 |
2.3 基于主动队列管理机制的切换控制 | 第31-38页 |
2.3.1 传输控制协议的非线性动态描述 | 第31-32页 |
2.3.2 切换控制设计 | 第32-34页 |
2.3.3 稳定性分析 | 第34-37页 |
2.3.4 仿真结果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一类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全局镇定 | 第39-52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预备知识与问题描述 | 第39-43页 |
3.2.1 切换系统的规范型 | 第39-41页 |
3.2.2 假设条件 | 第41-43页 |
3.3 主要结果 | 第43-50页 |
3.3.1 任意切换规则下级联切换系统的稳定性 | 第43-48页 |
3.3.2 状态依赖切换规则下级联切换系统的稳定性 | 第48-50页 |
3.4 仿真结果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基于控制器切换的时变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66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预备知识与问题描述 | 第53-54页 |
4.3 主要结果 | 第54-63页 |
4.3.1 时变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54-58页 |
4.3.2 带有结构不确定性的时变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58-60页 |
4.3.3 切换时变时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60-63页 |
4.4 仿真结果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具有不确定性的异步切换时滞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 | 第66-79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预备知识与问题描述 | 第66-68页 |
5.3 主要结果 | 第68-78页 |
5.3.1 稳定性分析 | 第68-72页 |
5.3.2 系统综合 | 第72-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含有时滞的模糊随机系统及切换随机系统的镇定问题研究 | 第79-102页 |
6.1 引言 | 第79-80页 |
6.2 预备知识与问题描述 | 第80-82页 |
6.3 模糊随机系统的滑模控制 | 第82-88页 |
6.3.1 积分滑模面的构造 | 第82页 |
6.3.2 鲁棒稳定性分析 | 第82-88页 |
6.4 切换随机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88-99页 |
6.4.1 状态切换转时间切换 | 第88-93页 |
6.4.2 时滞切换随机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 第93-99页 |
6.5 仿真举例 | 第99-101页 |
6.5.1 模糊随机系统的滑模控制仿真 | 第99-100页 |
6.5.2 切换时滞随机系统的仿真 | 第100-10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7章 具有时变时滞和不确定性的线性切换系统的镇定问题研究 | 第102-116页 |
7.1 引言 | 第102-103页 |
7.2 预备知识与模型定义 | 第103-105页 |
7.3 加权保成本控制分析 | 第105-114页 |
7.4 数值例子 | 第114-11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