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前言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气柱振动系统研究 | 第12-14页 |
1.2.2 管道结构振动系统研究 | 第14页 |
1.2.3 工程应用研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振动原因及理论计算 | 第17-30页 |
2.1 振动工况 | 第17页 |
2.2 振动原因分析 | 第17-19页 |
2.2.1 动力平衡性能差或基础设计不当引起的管道振动 | 第17-18页 |
2.2.2 气流脉动引起的振动 | 第18页 |
2.2.3 共振现象 | 第18页 |
2.2.4 气固耦合现象 | 第18-19页 |
2.3 管道振动相关参数计算 | 第19-29页 |
2.3.1 压缩机激发频率计算 | 第19页 |
2.3.2 激振力计算 | 第19-20页 |
2.3.3 简单气柱固有频率计算 | 第20-26页 |
2.3.4 压力脉动计算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管道共振机理分析 | 第30-43页 |
3.1 压缩机出口管线管道建模 | 第30-33页 |
3.1.1 站内管道布局情况 | 第30-33页 |
3.1.2 管道建模 | 第33页 |
3.2 管道固有频率计算 | 第33-37页 |
3.2.1 简化管道建模 | 第33-34页 |
3.2.2 导入Modal模块 | 第34页 |
3.2.3 固频的计算 | 第34-37页 |
3.3 气柱固有频率计算 | 第37-42页 |
3.3.1 不同长度直管道固有频率计算 | 第37-40页 |
3.3.2 气柱长度对其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站内出口管线内气柱固有频率计算 | 第41-42页 |
3.4 共振发生的可能性 | 第42页 |
3.4.1 结构共振发生的可能性 | 第42页 |
3.4.2 气柱共振发生的可能性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气体冲击振动 | 第43-57页 |
4.1 ANSYS Workbench进行流固耦合模拟的基本步骤 | 第43-45页 |
4.1.1 几何模型的创建及单元划分 | 第43-44页 |
4.1.2 结构部分ANSYS中的前处理设置 | 第44页 |
4.1.3 CFX-Pre的设置 | 第44-45页 |
4.1.4 Solution的设置 | 第45页 |
4.2 不同角度弯管在同样边界条件下的振动情况 | 第45-52页 |
4.2.1 流固耦合下 60°弯管的振动情况 | 第45-47页 |
4.2.2 流固耦合下 90°弯管的振动情况 | 第47-49页 |
4.2.3 流固耦合下 120°弯管的振动情况 | 第49-50页 |
4.2.4 流固耦合下 150°弯管的振动情况 | 第50-52页 |
4.3 压缩机出口管道的气体冲击振动 | 第52-56页 |
4.3.1 SolidWorks出口管道建模 | 第52页 |
4.3.2 气固耦合前处理 | 第52-53页 |
4.3.3 计算及结果后处理 | 第53-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减振措施及理论分析 | 第57-64页 |
5.1 消减气流脉动的措施 | 第57-58页 |
5.1.1 在主机设计中消减气流脉动 | 第57页 |
5.1.2 在管道内减小气流脉动 | 第57-58页 |
5.1.3 采用脉动衰减器及孔板消减气流脉动 | 第58页 |
5.2 避免气柱共振与结构共振的方法 | 第58-63页 |
5.2.1 现场应用的避免共振的措施 | 第59页 |
5.2.2 避免结构共振措施的理论验证 | 第59-61页 |
5.2.3 避免气柱冲击振动措施的理论验证 | 第61-62页 |
5.2.4 现场应用的减小气柱共振的措施 | 第62-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