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以梁漱溟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3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一) 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二) 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12页 |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一、西化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思潮 | 第13-15页 |
| 二、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 第15-18页 |
| (一)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特征 | 第15-16页 |
| 1、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忧患意识 | 第15页 |
| 2、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不完全一致 | 第15页 |
| 3、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和反科学主义 | 第15-16页 |
| (二)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发展 | 第16页 |
| (三) 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梁漱溟 | 第16-18页 |
| 三、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演变过程 | 第18-31页 |
| (一)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反对 | 第18-22页 |
| 1、赞成学习西方文化,反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第18-19页 |
| 2、区分"意识"与"精神" | 第19-20页 |
| 3、解释不同文化产生的根源 | 第20-21页 |
| 4、否认中国存在阶级 | 第21-22页 |
| (二) 梁漱溟对于中国革命的反对 | 第22-24页 |
| 1、中国缺乏政治和法律 | 第22页 |
| 2、中国国情与欧洲不同 | 第22-23页 |
| 3、中国革命是外部引起的,而非自发 | 第23-24页 |
| (三) 另辟蹊径,倡导"乡村运动" | 第24-26页 |
| (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利用和儒化 | 第26-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注释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