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6页 |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 1.2 胸部恶性肿瘤边界判定现状 | 第14-15页 |
| 1.3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技术简介 | 第15页 |
| 1.4 主要内容简介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技术参数优化及实验步骤 | 第16-22页 |
| 2.1 实验参数优化 | 第16-20页 |
| 2.1.1 离子扫描模式的确定 | 第16-17页 |
| 2.1.2 电喷雾电压的优化 | 第17-18页 |
| 2.1.3 取样器样本出口与质谱入口的距离的确定 | 第18页 |
| 2.1.4 iEESI萃取剂的确定 | 第18-19页 |
| 2.1.5 萃取剂流速的确定 | 第19页 |
| 2.1.6 离子传输管温度的确定 | 第19-20页 |
| 2.2 实验步骤 | 第20-21页 |
| 2.2.1 搭建离子源 | 第20页 |
| 2.2.2 调试仪器及离子源 | 第20页 |
| 2.2.3 检测样品 | 第20-21页 |
| 2.2.4 整理实验台及离子源 | 第21页 |
| 2.3 结果 | 第21页 |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在快速区分NSCLC组织中的实验研究 | 第22-31页 |
| 3.1 引言 | 第22页 |
| 3.2 材料及方法 | 第22-25页 |
| 3.2.1 样品及收集方法 | 第22-24页 |
| 3.2.2 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 3.2.3 样本分析及统计学分析 | 第24-25页 |
| 3.3 结果 | 第25-28页 |
| 3.3.1 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一级质谱指纹谱图 | 第25-26页 |
| 3.3.2 偏最小二乘法区分肺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 | 第26-27页 |
| 3.3.3 两组配对样本中差异性物质相对丰富对比 | 第27-28页 |
| 3.3.4 多级串联质谱鉴别差异性物质结构 | 第28页 |
| 3.4 讨论 | 第28-30页 |
| 3.5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在快速区分食管癌组织中的实验研究 | 第31-41页 |
| 4.1 引言 | 第31页 |
| 4.2 材料及方法 | 第31-34页 |
| 4.2.1 样品及收集方法 | 第31-33页 |
| 4.2.2 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 4.2.3 样本分析 | 第33-34页 |
| 4.3 结果 | 第34-38页 |
| 4.3.1 食管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一级质谱指纹谱图 | 第34-35页 |
| 4.3.2 偏最小二乘法区分食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 | 第35-36页 |
| 4.3.3 对比两组样本中差异性离子的相对丰度 | 第36页 |
| 4.3.4 多级串联质谱鉴别差异性物质结构 | 第36-37页 |
| 4.3.5 评价上述6种差异性物质对于区分配对样本的可靠性 | 第37-38页 |
| 4.4 讨论 | 第38-40页 |
| 4.5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 综述 | 第48-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