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静止图像的快速彩色化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基于模板/参考图像的灰度图像彩色化第14-15页
        1.2.2 基于颜色标记的彩色化第15-16页
        1.2.3 两类灰度图像彩色化的比较第16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6-17页
    1.4 小结第17-18页
第2章 图像彩色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第18-33页
    2.1 颜色视觉和颜色空间第18-21页
        2.1.1 颜色视觉第18-19页
        2.1.2 颜色空间第19-21页
    2.2 图像伪彩色增强第21-22页
    2.3 图像分割第22-23页
    2.4 GraphCut理论第23-27页
    2.5 几类有代表性的图像彩色化方法第27-30页
        2.5.1 Levin提出的彩色化方法第27-28页
        2.5.2 Reinhard提出的彩色化方法第28-29页
        2.5.3 Iizuka提出的彩色化方法第29-30页
    2.6 图像彩色化的质量评价第30-32页
        2.6.1 常用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30-32页
        2.6.2 专用的图像彩色化质量评价方法第32页
    2.7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基于Normalized Cut的交互式图像彩色化方法第33-48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交互次数对图像彩色化结果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3.3 Min-Cut分割准则和Normalized Cut准则第35-37页
        3.3.1 Min-Cut准则第35-36页
        3.3.2 Normalized Cut准则第36-37页
    3.4 提出的基于Normalized Cut的交互式图像彩色化方法第37-40页
        3.4.1 基于Normalized Cut的图像分割第38-39页
        3.4.2 基于颜色标记的图像彩色化第39-40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3.5.1 实验设置第41页
        3.5.2 实验结果第41-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一种颜色迁移的快速静止图像彩色化方法第48-56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提出的快速静止图像彩色化方法第49-51页
    4.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第51-55页
        4.3.1 实验效果比较第52-55页
        4.3.2 耗时比较第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汽车企业采购与销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