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组扭振计算与可靠性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压缩机故障及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压缩机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压缩机组故障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天然气压缩机组设备分析 | 第15-22页 |
2.1 往复式压缩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1.1 压缩机分类及组成 | 第15-16页 |
2.1.2 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 第16页 |
2.2 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6-19页 |
2.2.1 电动机的结构 | 第17-18页 |
2.2.2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3 联轴器选型 | 第19页 |
2.4 压缩机组的设计参数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压缩机组轴系扭振计算 | 第22-39页 |
3.1 压缩机组轴系模型建立与载荷分析 | 第22-27页 |
3.1.1 扭转振动轴系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3.1.2 激励载荷分析 | 第24-27页 |
3.2 压缩机轴系的固有特性及转速禁区 | 第27-30页 |
3.2.1 固有频率和振型 | 第27-29页 |
3.2.2 临界转速及转速禁区的计算 | 第29-30页 |
3.3 压缩机轴系强迫振动响应的计算分析 | 第30-32页 |
3.3.1 状态方程 | 第30-31页 |
3.3.2 扭转应力的计算 | 第31-32页 |
3.4 扭振计算中的危险工况分析 | 第32-36页 |
3.4.1 变工况调节工作 | 第32-33页 |
3.4.2 整个压缩机组轴系的工况调节分析 | 第33-36页 |
3.5 压缩机轴的强度分析 | 第36-38页 |
3.5.1 轴静强度分析 | 第36页 |
3.5.2 轴疲劳强度分析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压缩机组可靠性分析 | 第39-57页 |
4.1 压缩机故障分析 | 第39-42页 |
4.1.1 热力性能故障形式及机理 | 第39页 |
4.1.2 机械功能故障形式及机理 | 第39-42页 |
4.2 电机故障分析 | 第42-44页 |
4.2.1 机械故障 | 第42-43页 |
4.2.2 电气故障 | 第43-44页 |
4.3 压缩机轴系故障分析 | 第44-46页 |
4.3.1 轴承发热 | 第45页 |
4.3.2 传动机构有撞击声 | 第45-46页 |
4.3.3 联接轴系的联轴器损坏 | 第46页 |
4.4 机械可靠性分析 | 第46-50页 |
4.4.1 可靠性理论简介 | 第46-47页 |
4.4.2 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47页 |
4.4.3 安全整体性要求指标 | 第47-48页 |
4.4.4 机组可靠性分析 | 第48-50页 |
4.5 基于事故树分析方法的机组可靠性分析 | 第50-56页 |
4.5.1 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50页 |
4.5.2 压缩机组的事故树分析 | 第50-52页 |
4.5.3 压缩机组事故树的定性分析 | 第52页 |
4.5.4 压缩机组事故树的定量分析 | 第52-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压缩机组扭振计算软件编制 | 第57-64页 |
5.1 软件编制的目的 | 第57页 |
5.2 软件编制 | 第57-58页 |
5.2.1 编制环境 | 第57-58页 |
5.2.2 软件系统设计理念 | 第58页 |
5.3 软件安装与运行 | 第58-63页 |
5.3.1 软件安装 | 第58-59页 |
5.3.2 软件运行 | 第59-60页 |
5.3.3 运行结果 | 第60-62页 |
5.3.4 软件特点 | 第62-63页 |
5.3.5 软件计算结果准确性分析 | 第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