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五 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三)论文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一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18页 |
二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 第18-22页 |
(一)第三方支付 | 第18-20页 |
(二)P2P网络借贷 | 第20-21页 |
(三)大数据金融 | 第21-22页 |
三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 第22-24页 |
(一)低成本、高效率 | 第22页 |
(二)普惠金融 | 第22页 |
(三)交易信息相对对称 | 第22页 |
(四)风险复杂性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的影响分析 | 第24-36页 |
一 河南省农信社概述 | 第24-25页 |
(一)河南省农信社的发展现状 | 第24页 |
(二)河南省农信社的发展特点 | 第24-25页 |
二 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主要业务的影响 | 第25-31页 |
(一)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负债业务的影响 | 第25-27页 |
(二)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资产业务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三 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金融中介地位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一)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支付中介地位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二)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融资中介地位的影响 | 第32页 |
四 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经营服务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一)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经营思想的影响 | 第33页 |
(二)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经营模式的影响 | 第33页 |
(三)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服务理念的影响 | 第33页 |
五 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经营风险的影响 | 第33-36页 |
(一)信用风险 | 第34页 |
(二)客户信息泄露风险 | 第34-35页 |
(三)资金安全风险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对河南省农信社影响的案例分析 | 第36-44页 |
一 余额宝对河南省农信社的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一)余额宝与河南省农信社负债业务比较 | 第37-38页 |
(二)余额宝对河南省农信社的影响 | 第38页 |
二 阿里小贷对河南省农信社的影响分析 | 第38-41页 |
(一)阿里小贷与河南省农信社资产业务比较 | 第39页 |
(二)河南省农信社抵押贷款与阿里小贷对于企业融资的数据分析 | 第39-41页 |
三 支付宝对河南省农信社的影响分析 | 第41-44页 |
(一)支付宝与河南省农信社支付业务比较 | 第41-42页 |
(二)支付宝对河南省农信社的影响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河南省农信社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 | 第44-54页 |
一 明确市场定位,实现错位竞争 | 第44-45页 |
(一)认清自身特点,明确服务对象 | 第44页 |
(二)强化支农力度,稳定农村市场 | 第44-45页 |
二 完善产品种类,发展主要业务 | 第45-47页 |
(一)负债业务方面 | 第45-46页 |
(二)资产业务方面 | 第46-47页 |
三 竞争中求合作,巩固中介地位 | 第47-49页 |
(一)完善基础服务,打造电子直销渠道 | 第47-48页 |
(二)应用互联网技术,尝试自有网络平台 | 第48页 |
(三)扩大合作范围,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 第48-49页 |
四 实行精细化改革,提高经营服务水平 | 第49-51页 |
(一)提高服务质量,尊重客户体验 | 第49-50页 |
(二)简化操作流程,增强业务灵活度 | 第50-51页 |
(三)强化科技支持,实现业务电子化 | 第51页 |
五 以技术为支撑,实现主动型的风险控制模式 | 第51-52页 |
(一)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 第51页 |
(二)加大技术支撑,保证资金安全 | 第51-52页 |
(三)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树立公众信心 | 第52页 |
六 培养“多功能”的复合型人才,打造农信“智囊团”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