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及物理量名称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均热板传热机理与理论极限 | 第14-18页 |
1.2.1 均热板传热机理 | 第14-15页 |
1.2.2 均热板传热极限分析 | 第15-18页 |
1.3 均热板传热极限强化结构 | 第18-22页 |
1.3.1 沸腾极限强化结构 | 第18-20页 |
1.3.2 毛细极限强化结构 | 第20-22页 |
1.4 铝均热板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5 课题来源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5.2 课题来源 | 第22-23页 |
1.5.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内凹孔阵列微沟槽式吸液芯制造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交错犁切-挤压刀具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2.3 内凹孔阵列微沟槽式吸液芯成形机理与形貌表征 | 第25-27页 |
2.4 犁切-挤压参数对内凹孔阵列形貌的影响 | 第27-29页 |
2.5 交错犁切-挤压成型有限元模拟 | 第29-35页 |
2.5.1 有限元模拟模型建立 | 第29-31页 |
2.5.2 金属流动与应力/切削力变化规律 | 第31-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吸液芯毛细极限表征 | 第36-53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3.2.1 实验样品表征 | 第36-37页 |
3.2.2 实验测试平台 | 第37-39页 |
3.2.3 实验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 | 第39-41页 |
3.3 毛细上升实验结果 | 第41-47页 |
3.3.1 MGRA与MG毛细上升对比 | 第41-44页 |
3.3.2 结构参数对MGRA毛细上升的影响 | 第44-47页 |
3.4 渗透率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3.5 理论毛细极限对比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吸液芯沸腾极限表征 | 第53-64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实验平台与方法 | 第53-56页 |
4.3 沸腾换热性能表征 | 第56-58页 |
4.3.1 沸腾换热曲线 | 第56-57页 |
4.3.2 两相流换热系数 | 第57-58页 |
4.4 可视化研究 | 第58-63页 |
4.4.1 气泡生长特性 | 第58-60页 |
4.4.2 气泡脱离直径 | 第60-62页 |
4.4.3 过冷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铝均热板封装与传热性能测试 | 第64-75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铝均热板封装工艺 | 第64-66页 |
5.3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66-67页 |
5.3.1 实验装置 | 第66-67页 |
5.3.2 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分析 | 第67页 |
5.4 MGRA均热板热学特性分析 | 第67-73页 |
5.4.1 启动响应与启动热阻 | 第67-68页 |
5.4.2 稳态热阻与温度分布 | 第68-70页 |
5.4.3 均热板抗重力性能 | 第70-72页 |
5.4.4 冷却功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5.4.5 均热板性能对比 | 第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件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