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内涵及意义 | 第19-25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及特点 | 第19-20页 |
(二)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基本内涵 | 第20-22页 |
(三)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意义 | 第22-25页 |
1. 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 第22页 |
2. 有利于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 第22-23页 |
3.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23-25页 |
二、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25-32页 |
(一)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面临的机遇 | 第25-28页 |
1. 新媒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更新 | 第25-26页 |
2. 新媒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丰富 | 第26-27页 |
3. 新媒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拓展 | 第27-28页 |
(三)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面临的挑战 | 第28-32页 |
1. 不接地气——话语内容远离生活 | 第28-29页 |
2. 没有生气——话语交往缺失对话 | 第29-30页 |
3. 欠缺底气——话语语境偏离时代 | 第30-32页 |
三、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路径 | 第32-46页 |
(一) 接地气——话语融入大学生生活 | 第32-35页 |
1. 回归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 第32-33页 |
2. 积极反映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 第33-34页 |
3. 打破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的鸿沟 | 第34-35页 |
(二) 涵生气——实现话语对话与共享 | 第35-39页 |
1. 转变话语理念,营造自由、宽松的话语场域 | 第36页 |
2. 教育者要发挥好疏导作用 | 第36-38页 |
3. 融注积极的情感 | 第38-39页 |
(三) 蕴底气——强化教育者的新媒体思维 | 第39-46页 |
1. 教育者要主动融入新媒体生活,巧用新媒体的传播技巧 | 第39-41页 |
2. 教育者要运用新媒体思维,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 第41-43页 |
3. 教育者要重塑话语角色,营造良好的话语生态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