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相与储集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4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沉积学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储层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工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论文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0-21页 |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21-24页 |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1-2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4-34页 |
·概述 | 第24-25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5-29页 |
·断裂系统 | 第25-26页 |
·构造单元 | 第26-28页 |
·构造演化 | 第28-29页 |
·沉积地层 | 第29-34页 |
·古近系(E) | 第29-33页 |
·新近系(N) | 第33页 |
·第四系(Q) | 第33-34页 |
第3章 层序地层研究 | 第34-54页 |
·概述 | 第34-35页 |
·层序单元的识别方法 | 第35-44页 |
·岩性标志 | 第36-37页 |
·测井曲线标志 | 第37-43页 |
·单条测井曲线 | 第38-39页 |
·多条测井曲线组合 | 第39页 |
·砂泥比值计算 | 第39-41页 |
·小波时频分析 | 第41-43页 |
·地震 | 第43-44页 |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44-53页 |
·单井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44-50页 |
·连井层序地层对比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沉积相研究 | 第54-86页 |
·概述 | 第54页 |
·岩心相分析 | 第54-66页 |
·夏 70-01 井 | 第55-58页 |
·夏 70-08 井 | 第58-66页 |
·沉积相类型 | 第66-70页 |
·沉积相演化规律 | 第70-83页 |
·沉积相纵向演化规律 | 第70-75页 |
·沉积相横向变化规律 | 第75-78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 | 第78-83页 |
·有利砂体发育规律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储集性能研究 | 第86-117页 |
·概述 | 第86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86-99页 |
·岩石类型 | 第87页 |
·碎屑组分及填隙物特征 | 第87-94页 |
·胶结类型及颗粒接触类型 | 第94-95页 |
·成岩作用 | 第95-99页 |
·储集空间 | 第99-104页 |
·物性评价 | 第104-107页 |
·孔隙结构 | 第104-106页 |
·物性评价 | 第106-107页 |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 第107-116页 |
·岩石类型、组分和结构 | 第107-108页 |
·沉积微相 | 第108页 |
·成岩作用 | 第108-116页 |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附录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