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车地区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湖相碳酸盐岩分布与岩相类型 | 第10-11页 |
·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广泛应用 | 第11页 |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体系 | 第11-12页 |
·湖湘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 | 第12-13页 |
·湖相碳酸盐岩储层与成藏 | 第13页 |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5页 |
·工作量统计 | 第15-16页 |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16-19页 |
·主要成果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4页 |
·构造背景 | 第19-20页 |
·地层特征 | 第20-24页 |
·古近系层序地层演化 | 第20-21页 |
·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演化 | 第21-24页 |
3 岩相类型与成因 | 第24-34页 |
·碳酸盐岩岩相类型 | 第24-30页 |
·石灰岩类 | 第24-28页 |
·白云岩类 | 第28-30页 |
·混积岩 | 第30页 |
·白云岩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31-33页 |
·白云岩成因探讨 | 第33-34页 |
4 层序地层划分 | 第34-51页 |
·碳酸盐层序地层研究方法 | 第34-39页 |
·碳酸盐岩类型与水深关系 | 第34-36页 |
·碳酸盐岩类型与盐度的关系 | 第36-38页 |
·碳酸盐岩岩相旋回特征 | 第38-39页 |
·层序地层划分 | 第39-44页 |
·三级层序划分 | 第39-41页 |
·四级旋回划分 | 第41-42页 |
·沙四上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第42-44页 |
·层序地层对比 | 第44-51页 |
5 沉积相类型与分布 | 第51-80页 |
·沉积相类型与识别标志 | 第51-54页 |
·滨湖相 | 第51-52页 |
·浅湖相 | 第52页 |
·碳酸盐岩台地 | 第52-53页 |
·湖湾 | 第53页 |
·开阔湖相 | 第53页 |
·半深湖 | 第53-54页 |
·深湖 | 第54页 |
·沉积相时空演化特征 | 第54-71页 |
·连井沉积相对比 | 第54-60页 |
·沉积相平面分布 | 第60-66页 |
·重点区沉积演化特征 | 第66-71页 |
·沉积相分布主控因素与沉积模式 | 第71-80页 |
·宏观古地貌恢复及其控制作用分析 | 第72-74页 |
·局部地貌对沉积相控制作用分析 | 第74-80页 |
6 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 | 第80-94页 |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 第80-90页 |
·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石储层特征 | 第80-81页 |
·储集空间类型 | 第81-85页 |
·储集岩物性特征 | 第85-90页 |
·储层控制因素 | 第90-94页 |
·岩石类型 | 第90-91页 |
·沉积相 | 第91页 |
·成岩作用 | 第91-94页 |
7 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第94-103页 |
·沙四上亚段油气藏与油气显示分布特征 | 第94-96页 |
·沙四上亚段储层分布的地球物理预测 | 第96-98页 |
·波阻抗反演 | 第96-97页 |
·分频属性分析 | 第97-98页 |
·沙四上 C1 旋回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第98-100页 |
·沙四上 C2 旋回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附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