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建筑物与设备论文--隧道口论文

碎裂岩体高陡边坡隧道洞口稳定性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碎裂结构边坡第12-13页
        1.2.2 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发展历程第13页
        1.2.3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新进展第13页
        1.2.4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分类第13-15页
        1.2.5 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研究第15-17页
        1.2.6 隧道洞口段与边坡互相作用机理研究第17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隧道洞口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9-28页
    2.1 影响隧道洞口段稳定性的基本因素第19-21页
        2.1.1 岩体结构第19页
        2.1.2 边坡结构第19-20页
        2.1.3 边坡地应力第20页
        2.1.4 降雨的影响第20-21页
    2.2 隧道洞口段边坡失稳机理第21-24页
    2.3 隧道洞口段边坡破坏模式第24-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成兰线隧道洞口段边坡分级和锚杆加固机理第28-62页
    3.1 自重应力场下成兰线变坡角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分析第29-39页
        3.1.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9-31页
        3.1.2 岩土体参数的选取第31页
        3.1.3 计算原理第31-32页
        3.1.4 计算结果分析第32-39页
    3.2 成兰线隧道洞口段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第39-45页
        3.2.1 动力计算中关键问题的处理第39页
        3.2.2 计算结果分析第39-45页
    3.3 成兰线不同坡面岩性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分析第45-49页
        3.3.1 坡面参数不同时边坡稳定性对比分析第46-49页
    3.4 成兰线隧道洞口段稳定性分级第49-53页
    3.5 成兰线隧道洞口段边坡加固措施研究第53-60页
        3.5.1 外锚头固定确定最优锚固角第54-55页
        3.5.2 内锚头固定最优锚杆倾角第55-56页
        3.5.3 工程实例第56-60页
        3.5.4 结论第60页
    3.6 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高陡边坡山岭隧道洞口的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第62-81页
    4.1 坡体分层的洞口段边坡数值模拟第62-75页
        4.1.1 数值模型第62-63页
        4.1.2 计算参数第63-64页
        4.1.3 坡面监测点的布置第64-65页
        4.1.4 自然条件下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数值分析第65-67页
        4.1.5 洞口坡面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的数值分析第67-69页
        4.1.6 洞口边坡加固且洞口开挖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的数值分析第69-72页
        4.1.7 不同工况下坡面安全系数分析第72页
        4.1.8 改变桩长对坡面影响的数值分析第72-75页
    4.2. 某某隧道出口的洞口段边坡数值分析第75-80页
        4.2.1 工程概况第75-76页
        4.2.2 计算模型第76-77页
        4.2.3 计算结果分析第77-80页
    4.3 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连续刚构桥施工相互影响及工程应对措施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