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理论探讨 | 第17-26页 |
2.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城市土地市场特征 | 第17-19页 |
2.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 第19-20页 |
2.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意义 | 第20页 |
2.2 城市化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1 城市化本质 | 第20-21页 |
2.2.2 相关概念的解释 | 第21页 |
2.3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21-24页 |
2.3.1 不同城市化阶段土地集约利用具体表现形式 | 第21-22页 |
2.3.2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影响 | 第22-24页 |
2.4 我国城市化与土地利用问题 | 第24-26页 |
2.4.1 粮食安全问题 | 第24页 |
2.4.2 基础建设问题 | 第24页 |
2.4.3 闲置土地问题 | 第24-25页 |
2.4.4 环境污染问题 | 第25-26页 |
第3章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 第26-38页 |
3.1 四川省发展状况 | 第26-28页 |
3.1.1 四川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 | 第26页 |
3.1.2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 第26-28页 |
3.2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 第28-31页 |
3.2.1 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3.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0页 |
3.2.3 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3.3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3.4.1 数据标准化 | 第32页 |
3.4.2 权重确定 | 第32-34页 |
3.5 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34-38页 |
第4章 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分析 | 第38-46页 |
4.1 耦合模型构建 | 第38-43页 |
4.1.1 耦合协调发展系数 | 第38页 |
4.1.2 耦合协调发展度 | 第38-43页 |
4.2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4.2.2 局部相关性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措施 | 第46-49页 |
5.1 客观分析发展实际情况,加快川东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 第46页 |
5.2 积极推行川内用地置换,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 第46-47页 |
5.3 加强城市空间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 | 第47页 |
5.4 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监督土地市场 | 第47-48页 |
5.5 合理宏观调控,引导土地市场发展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