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质第10-14页
        1.1.1 荧光机理第11页
        1.1.2 碳量子点的可调荧光发射第11-13页
        1.1.3 上转换荧光第13-14页
    1.2 碳点的制备方法第14-19页
        1.2.1 自上而下的方法第14-16页
            1.2.1.1 电化学法第14-15页
            1.2.1.2 电弧放电法第15-16页
            1.2.1.3 激光刻蚀法第16页
        1.2.2 自下而上的方法第16-19页
            1.2.2.1 热解/水热/燃烧法第16-19页
            1.2.2.2 微波法第19页
            1.2.2.3 超声法第19页
    1.3 碳点的应用第19-21页
        1.3.1 碳点/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第19-21页
        1.3.2 碳点杂化材料在金属离子吸附方面的应用第21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1-24页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页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碳点的制备及其性质第24-36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8页
        2.2.1 药品与试剂第24-25页
        2.2.2 实验主要仪器第25-26页
        2.2.3 荧光碳点的制备第26页
        2.2.4 碳点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26-28页
            2.2.4.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第26页
            2.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第26-27页
            2.2.4.3 核磁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测试第27页
            2.2.4.4 透射电镜(TEM)测试第27页
            2.2.4.5 粒径分布测试第27页
            2.2.4.6 X-射线衍射(XRD)测试第27页
            2.2.4.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测试第27页
            2.2.4.8 荧光显微镜观察第27页
            2.2.4.9 荧光光谱分析第27页
            2.2.4.10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2.3.1 碳量子点的组成和结构第28-31页
            2.3.1.1 FT-IR分析第28-29页
            2.3.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29-30页
            2.3.1.3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1H-NMR和~(13)C-NMR)第30-31页
        2.3.2 碳点的形貌与相结构第31-32页
        2.3.3 碳点的光学性质分析第32-34页
            2.3.3.1 碳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第33页
            2.3.3.2 碳点的多色荧光性质分析第33-34页
        2.3.4 金属离子对碳点的影响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荧光碳点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36-48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41页
        3.2.1 药品与试剂第36-37页
        3.2.2 实验主要仪器第37-38页
        3.2.3 碳点的改性第38页
        3.2.4 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精制第38-39页
        3.2.5 荧光碳点水凝胶的制备第39页
        3.2.6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39-41页
            3.2.6.1 PCD的组成与结构表征第39-40页
            3.2.6.2 荧光凝胶的表征及性能测试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3.3.1 PCD的组成和结构第41-43页
            3.3.1.1 FT-IR分析第41-42页
            3.3.1.2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第42-43页
        3.3.2 荧光凝胶的结构和性能第43-47页
            3.3.2.1 FT-IR分析第43-44页
            3.3.2.2 温度敏感性第44-45页
            3.3.2.3 水凝胶的多色荧光性质分析第45-46页
            3.3.2.4 凝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分析第46页
            3.3.2.5 凝胶对Fe~(3+)的荧光检测分析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ATP-CD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48-58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实验部分第48-52页
        4.2.1 药品与试剂第48-49页
        4.2.2 实验主要仪器第49页
        4.2.3 碳点的改性第49-50页
        4.2.4 凹凸棒土的处理第50页
        4.2.5 CD-KH560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第50-51页
        4.2.6 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51-52页
            4.2.6.1 FT-IR测试第51页
            4.2.6.2 XPS测试第51页
            4.2.6.3 荧光显微镜观察第51页
            4.2.6.4 金属离子吸附测试第51页
            4.2.6.5 荧光照片观察对比第51-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56页
        4.3.1 FT-IR分析第52页
        4.3.2 XPS分析第52-53页
        4.3.3 ATP-CD的荧光性质第53-54页
        4.3.4 ATP-CD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第54-55页
        4.3.5 ATP-CD对Fe~(3+)的荧光检测分析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58-60页
    5.1 全文总结第58-59页
    5.2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硕士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双功能氧电极的研究
下一篇:面向生态的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宁城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