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6页 |
1.3.1 理论分析 | 第13-14页 |
1.3.2 模型试验 | 第14-15页 |
1.3.3 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1.4 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2 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第18-32页 |
2.1 模型试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2 模型试验设计与制作 | 第19-24页 |
2.2.1 模型制作范围 | 第19页 |
2.2.2 模型相似准则 | 第19-21页 |
2.2.3 模型的制作与安装 | 第21-24页 |
2.3 模型试验数据采集及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数据采集 | 第24-26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2.4 单曲线溢流堰消能结构方案模型试验分析 | 第26-31页 |
2.4.1 试验主要的工况 | 第26-27页 |
2.4.2 闸下消能试验分析 | 第27-29页 |
2.4.3 消力池及海漫段水流特性分析 | 第29页 |
2.4.4 闸上、下游段水流流态分析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单曲线溢流堰消能结构优化方案及双曲线溢流堰二级消能结构方案试验研究 | 第32-47页 |
3.1 单曲线溢流堰消能结构方案优化布置试验分析 | 第32-39页 |
3.1.1 单曲线溢流堰消能结构优化布置方案的确定 | 第32-36页 |
3.1.2 单曲线溢流堰消能结构最终优化布置方案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2 双曲线溢流堰二级消能结构试验研究 | 第39-46页 |
3.2.1 二级消力池堰面曲线设计 | 第39-42页 |
3.2.2 双曲线溢流堰二级消能结构方案与最终优化布置方案试验比较分析 | 第42-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闸下水流的紊流数值模拟 | 第47-68页 |
4.1 紊流模型 | 第47-48页 |
4.1.1 紊流模型理论 | 第47页 |
4.1.2 大涡模拟法(LES) | 第47-48页 |
4.1.3 Reynolds平均法(RANS) | 第48页 |
4.2 数值模拟与计算方法 | 第48-56页 |
4.2.1 控制方程 | 第48-50页 |
4.2.2 模型构建和网格生成 | 第50-55页 |
4.2.3 边界条件 | 第55页 |
4.2.4 体积率法(VOF法) | 第55-56页 |
4.2.5 数值求解 | 第56页 |
4.3 闸下消能设施水流对比研究分析 | 第56-66页 |
4.3.1 数模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4.3.2 数模压力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4.4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总结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