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车站旅客应急疏散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6-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2 高铁车站应急疏散理论研究 | 第20-34页 |
2.1 高铁车站特点 | 第20-22页 |
2.1.1 高铁车站基本特点 | 第20-21页 |
2.1.2 高铁车站客流特点 | 第21-22页 |
2.1.3 高铁车站人群疏散特点 | 第22页 |
2.2 高铁车站突发事件的特征分析 | 第22-24页 |
2.3 高铁车站旅客疏散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9页 |
2.3.1 旅客自身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2.3.2 高铁车站的设计因素 | 第26-27页 |
2.3.3 高铁车站应急组织管理 | 第27-29页 |
2.4 常用疏散模型 | 第29-32页 |
2.5 小结 | 第32-34页 |
3 高铁车站应急疏散能力相关计算 | 第34-44页 |
3.1 旅客疏散行为分析 | 第34-37页 |
3.2 不同连接方式下设施疏散能力 | 第37-43页 |
3.2.1 车站单一设施疏散能力 | 第37-40页 |
3.2.2 不同连接关系下车站设施的疏散能力 | 第40-43页 |
3.3 小结 | 第43-44页 |
4 多出口选择下旅客疏散模型 | 第44-52页 |
4.1 社会力模型介绍及改进 | 第44-47页 |
4.1.1 社会力模型原理及问题 | 第44-45页 |
4.1.2 社会力改进 | 第45-47页 |
4.2 多出口选择模型 | 第47-50页 |
4.2.1 出口客观条件 | 第48-49页 |
4.2.2 堵塞效应 | 第49-50页 |
4.3 多出口选择下旅客疏散模型 | 第50-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5 突发事件下杭州东站旅客疏散仿真研究 | 第52-70页 |
5.1 高铁车站应急疏散问题 | 第52-53页 |
5.2 杭州东站概述 | 第53-54页 |
5.3 仿真软件的选用 | 第54-55页 |
5.4 仿真运行过程及参数的设定 | 第55-60页 |
5.4.1 仿真场景及运行流程 | 第55-56页 |
5.4.2 仿真系统的构建 | 第56-58页 |
5.4.3 客流量设置 | 第58-59页 |
5.4.4 其他相关参数设定 | 第59-60页 |
5.5 突发事件下杭州东站候车厅旅客疏散模拟 | 第60-67页 |
5.5.1 日常客流突发事件下的疏散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5.5.2 从众系数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 第62-65页 |
5.5.3 旅客数量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 第65-66页 |
5.5.4 旅客恐慌程度对行为选择的影响 | 第66页 |
5.5.5 行李类别及类别比率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 第66-67页 |
5.6 相关建议 | 第67-68页 |
5.6.1 从设计者角度 | 第67-68页 |
5.6.2 从管理者角度 | 第68页 |
5.7 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本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70-71页 |
6.1.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0页 |
6.1.2 创新点 | 第70-71页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